孫國財,1955年生。從14歲學木匠開始,27歲以超前的意識,毅然辭去了在房產部門的木工職位,用僅有的300元,辦起了一個小木器廠。經過幾年的艱苦積累,創市場,摸索經驗,入市家具城求發展,于1992年投資建起宏發家具有限公司。現任沈陽宏發集團(民營企業)董事長,省政協常委、市人大代表。企業總投資2.1億元,年創產值上億元。
6月26日,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遼寧省家具協會理事長祖樹武給《創富周刊》打電話,推薦了一位從14歲就開始做木匠活(做一件活僅掙10元錢),如今已成為擁有2.1億元資產的遼寧省家具行業龍頭企業的董事長。他的名字叫孫國財。
6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于洪區于洪鄉西和平工業開發區(位于北李官附近),在沈陽宏發企業集團家具有限公司的會客廳內,聽說記者采訪,正忙于房地產開發的孫國財從市內趕回辦公室,他遞給記者的名片上印著:董事長、省政協常委、市人大代表。
衣著簡樸、談吐直率的孫國財一點也沒有億萬富翁的架子,回憶起他的創業經歷,倒是很像一個木匠在與你嘮家常。
14歲做木匠
孫國財今年48歲,他說:“我14歲就開始跟師傅學木匠,打個小板凳、小飯桌什么的。一個月掙10元錢。后來,我就能打炕琴柜、沙發、梳妝臺什么的。我家住在鐵西區景星街,父母都是工人,家里比較困難。我小時候貪玩,學習不好,16歲就參加工作做木工,修窗戶、講臺什么的。1979年底,我在鐵西區建筑公司、鐵西發電廠等單位工作。在工作期間,我利用下班、工休日,做木工,掙點“外快”,改善一下家里的經濟條件,后來,我干脆把木匠活由第二職業轉為正式職業。現在,那時我的住房,我們班長還在那住呢。
1980年,我在沈陽市房產局住宅一公司上班,干了兩年,我正式停薪留職,一個月往單位交15元。當時,改革開放了,很多人都開始下海經商,我停薪留職也是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我當時說:“我掙到10萬,就回單位”。
為省運費騎車送貨
停薪留職后,我就騎自行車走街串巷,看誰家房頂上有破木頭,就花錢買下來,然后自己打成電視柜,再買一個帶車子把家具送到市場上去賣。當時,我為了省6元錢的運費,我從鐵西九路市場用帶車子送到皇姑區三臺子。還有一次我打一個組合柜,賣給一個用戶,可送到蘇家屯運費就要26元,當時的26元比一個工人的半個月工資還多,我還是用帶車子送到了蘇家屯。
就這樣,當我掙到10萬元時,我并沒有回到單位,而是越做越大。
天有不測風云,1990年5月3日,我成立的羊吉木器廠,著起了一把火,損失達40萬元。為了散散心,我到了廣州,發現了聚脂漆,那一年,我把聚脂漆第一個引用沈陽的家具生產上,從當年的8月份一直干到春節前,掙了300萬,這一數字,是我前10年的收入總和!
1992年,孫國財在于洪區投資300萬元,建起了8000平方米的宏發家具有限公司。又經過十年的開拓進取,他的公司發展突飛猛進,廠區擴大到29萬平方米,總投資規模為2.1億元,可創年產值上億元,出口創匯額120萬元。
由于業務的不斷擴大,公司以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新疆、沈陽等城市為中心,構架起較為完整的市場營銷體系的同時,繼續拓展產品經銷業務,全國銷售網已達80余家。并擴大了對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家具出口,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
祖樹武理事長介紹說,宏發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以來,以實木家具、辦公家具的開發、制造為主導,視產品質量為生命,堅持“團結敬業、務實創新”的公司宗旨,依托高新科技力量,經過全體員工二十年來的艱苦努力,在各位家具前輩以及各位業界同仁的扶持、幫助和無私厚愛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公司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在遼寧家具行業居領先地位的專業化民營企業集團,1998年被省政府評定為“綜合實力百強民營企業”。宏發家具被遼寧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授予“遼寧省名牌產品”。企業被農業部授予“全面質量管理達標單位”。被市政府授予“行業標兵”和“民營企業30強”單位。
不懈追求
為什么孫國財從一個小木匠到成為億萬元企業的富翁呢?他回答說:“我剛開始時,停薪留職掙了十萬元,但我還是要發展,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樣滿足現狀,企業有很多資金時,我才買了一部車,而我買了名車后,至今也沒有去趕時髦換新品牌的車子。我的信念是不懈追求,要把家具行業做大,尤其是把實木家具做大做強,成為遼寧省的強項。”
祖樹武理事長介紹說,孫國財的宏發公司還主辦了《中國實木家具發展趨勢研討會》,要在全國叫響遼寧的實木家具。開發制造具有自身特色和風格的家具產品,提高遼寧省家具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