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家后為家鄉宣傳 解密趙本山的精明商道(圖)

靠賣煤和運輸,掘來第一桶金;依托央視春晚,不靠名氣走穴;政府有請必到,人脈關系暢通;只投資電視劇,不動電影奶酪;投資教育產業,建立傳媒集團……
趙本山,是星光燦爛的藝人,更是精明無比的商人!他的生意經有哪些不同常人之處?
很多時候說趙本山,都是在娛樂范疇。他是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9任“小品王”。他有很多名字:劉老根、馬大帥,更有人親切稱呼他為“中國的卓別林”。當年,記者曾跟他在和平影劇院演出,只要他一上臺,臺下的很多觀眾,特別是一些中老年觀眾真的會高興得全身發抖,本山在他們心中就是神。這一切都是趙本山在娛樂界的成就。
在“百度”中搜索“趙本山”3個字,竟有將近1500萬條信息。
正是明星的光環太耀眼,所以才讓人們忽略了趙本山的另一個身份——商人。
聽聽本山自己解說商人角色:“我只是按照自己和市場比較吻合的方式往前走,但我每走一步都是成功的,從來沒失敗過。在我所做的事情中就沒有過賠錢的時候。”
本山到底有多少錢?這是一個大眾茶余飯后都很關心的話題。“我對錢沒有什么概念,有時候錢多了,那就是一個數字。”至于這個數字是多少,從本山那里,任何人不可能打聽到任何消息。
有這么一個數字,2007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趙本山以收入1200萬排名第22位。
那么是誰在幕后經營趙本山呢?“過去別人經營我,現在我經營別人也經營自己。就像唐金和泰森,過去我是泰森,現在我是唐金。”趙本山一語道破天機。
而在隨后的采訪中,記者發現趙本山的生意經確實有很多不同常人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