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一天,一個浙江商人開出50萬元的高價,要買劉偉紅的麻花配方。劉偉紅的第一個念頭是,這個人是個騙子,要么就腦子有玻。丈夫覺得這人是個傻子。那人卻很誠心,十多天來了三次,最后將價格加到70多萬。然而就在這十多天時間里,劉偉紅在煙臺地區的麻花店增加到了十幾家,發展勢頭讓劉偉紅看到了配方的價值,她決定給多少錢也不賣了。
這個70萬元沒有賣的神秘的麻花配方,留在劉偉紅手里到底能夠產生多大的價值?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越來越忙,每天全國各地打來的電話讓她應接不暇,她的兩部手機一直不停,兩只耳朵壓得生疼。她沒時間洗澡,因為短短的10分鐘會有20個未接來電,她一次又一次地對著電話重復著同樣的內容,很長一段時間,她看到電話就害怕、惡心。她的辦公室外面永遠排著一大堆等待洽淡的客戶……□生意家庭難兩全在丈夫潘洪成看來,女人的本分就是看好孩子照顧好家,出去工作也要做點體面的事情。他始終覺得,炸麻花是個下賤行當,跟擺地攤差不多。劉偉紅在菜市場賣麻花讓他在人前抬不起頭來,朋友說他:"快讓你老婆把店關了吧。"丈夫出去吃飯都不愛帶她,嫌她身上一股油味兒。跟劉偉紅在同一小區居住的"闊太太"們揶揄中透著不屑:"哎喲,你怎么干這個?至于嘛!你干一年還不夠你家一天的開銷。"劉偉紅卻覺得,只要能賺錢,干什么都可以,生意不分貴賤。
由于劉偉紅一天到晚在外面忙,把家里的事都丟在一邊,原本要好的兩口子經常吵架,吵急了甚至動手,好幾次,劉偉紅氣得跑出去,她說:"我也掙到錢了,你怎么還這樣埃為什么我做個事這么難?"潘洪成告訴記者說:"天天吵,孩子一哭,我這火氣就上來了,這個家還能叫家嗎?"每次兩人吵架,女兒都縮在角落里,流著淚看著他們,等他們平靜下來,才敢悄悄湊過來拉拉他們的衣角:"爸爸你別生氣,媽媽你別生氣。"弄得孩子像是得了什么病似的。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04年6月份,焦頭爛額的劉偉紅聲帶突然出了問題,嗓子啞得不能發聲。潘洪成不得不替妻子接電話。這短短的半個多月,潘洪成受到很大啟發,他覺得只要做好了,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大。他改變態度正式參與到麻花店的經營中來。
老父親被炒魷魚
劉偉紅的父親曾經是她樣板店的經理,開業一年一個店就賺了22萬,但是劉偉紅卻發現了問題。為了省錢,父親減少了燈具,舍不得在白天開燈,更讓她生氣的是,為了節省成本,父親竟然用非食品專用的"垃圾袋"裝麻花,說他,他還振振有辭:"學生買一根麻花,要倆塑料袋,買三塊錢的四根麻花,他要四個塑料袋,這一個塑料袋5分多錢,它不浪費嗎?"再后來,他一看到劉偉紅,就趕快把垃圾袋藏起來,等她一走,他又拿出來用。因為這些事,她和父親經常吵架,有幾次都把父親氣跑了。更讓劉偉紅著急的是,一些員工在成了骨干成了熟練工的時候,增加工資也留不住人,走得莫名其妙。后來,她發現原因出在父親身上,他對員工"看"得很緊,還經常訓人,員工特別壓抑,影響了積極性。
2005年3月,劉偉紅已經不能再容忍父親的作派,她很正式地向父親提出:"爸,我今天不是你姑娘,我以總經理的身份跟你說,你回家吧,你被開除了。"她轉過身對工人們說:"你們解放了,以后不用再受氣了。"解除了經理職務的父親,被劉偉紅打發到倉庫做配料管理菜園。
打那以后,劉偉紅制定了工作制度,并設了打卡機。她說,工人不是靠人管的,要靠制度去管。
開公司就像生孩子
曾有人出一千萬買她的品牌,她毫不猶豫地回絕了。她說,開一個公司和生孩子是一個道理:輕易不要去開創,一旦開創了,就要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養,不是萬般無奈,母親不會舍棄自己的孩子。而怎么做母親就需要技巧了。
"創業容易守業難",許多紅火的連鎖加盟店不久就銷聲匿跡了,她必須時時警醒,不斷推陳出新,現在,除了推出蜂蜜小面包外,麻花已經增加了十幾個品種。她經常檢查各加盟店的經營情況,對不正規經營的店鋪進行"停料"制裁。做就要做最好,這是她的一貫作風。
目前,她已在全國各地開了1500家連鎖店,無論開在哪里,哪里就出現排長隊的現象。一年多來,靠連鎖經營,劉偉紅已經拼下了千萬資產。這幾天,她正琢磨把小麻花做到國外去,和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地的合作意向正在洽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