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爛王·首富·階下囚
孫樹華的發跡和神話破滅之路
孫樹華(右圖),河南華林集團的董事長,在“2004胡潤百富榜”和“《福布斯》大陸富豪榜”上,孫本人所擁有的財富都被標明在10億元以上,胡潤將他列為河南首富。
“警方發現華林集團的貸款黑洞很大,多是重復抵押貸款。”知情人士這樣告訴記者。2004年6月初,交通銀行鄭州分行要求華林歸還即將到期的1.9億貸款,此后多家給華林集團提供貸款的銀行不斷向華林集團派駐巡查人員。
曾經賣燒餅撿破爛
孫樹華從小失學、賣過燒餅、撿過破爛。后來做農用塑料薄膜起家,起初并不起眼,但自2002年開始,當地社會各界開始對他刮目相看。當年初,華林聯合安彩集團,在國家重點工程“年產10萬噸聚乙烯燃氣管道項目”的競標中一舉勝出,使其順利在淮陽縣落地,總投資12.5億元。
進入2003年以來,華林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又先后將多個國家級、省市級大型工程項目收入囊中。
幾乎與此同時,華林集團展開一系列擴建和兼并活動。2002年以來,華林集團在全國各地新設立的各類公司不少于15家,其對外公布的總資產變化情況為:2002年16.5億元,2003年33億元,2004年43.7億元,增長額及增長速度令人咋舌。
靠銀行貸款發了家
有媒體稱,作為河南首富,孫樹華發家靠的是從銀行貸款。
這個看法并非沒有緣由,2002年1月,安彩華林在未取得營業執照的情況下,向農行淮陽縣支行申請年產10萬噸給水用聚乙烯管材項目建設資金4.5億元。當年5月17日,貸款就到了華林公司。
事實上,直到當年的6月18日,該公司才成立,9月27日,項目可行性報告才獲得國家計委批復。
今年5月17日,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以《關于對孫樹華涉嫌經濟犯罪問題立案查處的通知》,將審計署提供的河南華林塑料集團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孫樹華涉嫌經濟犯罪的材料,轉到河南省公安廳經濟偵查總隊,要求立案查處。因案發地在周口,5月24日,省公安廳決定由周口市公安部門立案偵查。
根據審計署提供的材料和周口市公安部門的初步查證,2000年到2005年,華林集團、安彩華林原法定代表人孫樹華,利用華林集團、安彩華林提供虛假財務報表、土地證明等資料,從農行河南省分行、浦發銀行鄭州分行、中信銀行鄭州分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貸款13.6億元。
20宗土地中一半有問題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孫樹華靠什么能貸來那么多款?他慣用的手段就是利用土地使用證套取,要么違規辦理和變造,要么重復使用。
根據銀行信貸資料顯示,華林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和孫樹華個人,擁有河南淮陽、商水兩縣的20宗土地使用權,面積有9400余畝,用于貸款抵押。根據調查,這20宗土地中,有7宗面積4207畝因長期閑置不用已被當地政府依法收回,企業目前僅有3宗1075畝的土地使用權,孫樹華本人名下并無土地,其余的10宗都涉嫌違規辦理、變造和重復使用土地使用權證。
其中,2004年,華林集團將已抵押給農行淮陽縣支行的3宗土地,重復抵押給浦發銀行鄭州分行,套取貸款資金8600萬元;2005年3月,在辦理安彩華林4.5億元貸款項目補充抵押合同時,又將已抵押給中信銀行鄭州分行的2宗土地使用權,重復抵押給農行淮陽縣支行。
經過調查發現,上述2宗土地使用權證均為虛假證件。
縣財政為民營企業還債
一位曾和孫樹華一起共過事的企業界人士這樣描述孫樹華的“貸款模式”:“剛開始創業時,比如能從銀行貸出10萬元,那么他就敢拿出一半去跑關系,從銀行貸出100萬元;他會扔出20萬、30萬甚至更多,從銀行再次套取500萬……”
“我們有6億元的銀行貸款要還。”華林集團一位高層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在銀行的緊逼之下,淮陽縣財政部門施以援手,匆忙之中替華林集團償還了部分資金。這筆資金的數額在6000萬元左右。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舉全縣財政之力替一個民營企業“還債”,人們從中也可以看出華林集團在當地的地位。
“有些決策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采訪中,周口市的一位政府官員則為孫樹華叫屈,“華林集團的發展得益于地方政府,但有時也受制于地方政府,企業規模已經與領導的政績聯系在一起。”
大量貸款轉入個人賬戶
華林集團及其關聯企業財務管理非常混亂,大量的銀行貸款被挪用。根據調查的資料發現,大額取現的2949.82萬元去向不明;3450萬元資金被轉入個人賬戶,其中,直接或變相轉入孫樹華個人賬戶1700萬元,轉入農行周口市分行原行長董學之的專職司機陳峰個人賬戶700萬元。(據經濟觀察報、河南商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