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風雨,百年同舟。稻香村人對稻香村的那份情,一如一杯百年陳釀般綿醇而厚重。

在稻香村,人們習慣把一把手稱做“老掌柜”。這“老掌柜”一叫就是百年。時代發展了,可“老掌柜”的稱呼一直沒變。到了劉振英,稻香村人還是稱呼他為“老掌柜”。而“老掌柜”則習慣稱員工們為“伙計兒”。一聲“老掌柜”,縮短了多少距離,融進了多少親切;一聲“伙計兒”,又叫出了多少真情。
在稻香村百年的歷史中,我們很少發現有關稻香村“大跌大起、大紅大綠”的報道,稻香村給人留下的則是那種穩健務實、厚重的風格,有涓涓溪流的飄溢,亦有浩瀚大海的磅礴。沉穩而不張揚,謙和而不浮躁。
中秋賣月餅,門市部想搞活動請來樂隊渲染氣氛,老掌柜看不慣這套,說:“來了來了,少爺派又來了。”在他眼里,商店只要講信譽,貨真價實,用不著吹吹打打,就能把顧客招來。
京城商家的服務小姐時興穿小馬甲、戴“美國兵帽”,神氣十足。有人提議,稻香村也別出心裁,統一著裝?老掌柜不同意,不信咱們這身大白褂兒能把顧客嚇跑。就是這身大白褂兒每天迎來送往十幾萬人,就足讓同行眼饞了。
如今,稻香村員工稱呼53歲的畢國才為“畢總”,而“畢總”則稱呼他辦公室的小秘書為“丫頭兒”,聽似不雅的稱呼,但卻融進了“老掌柜”的些許親情,或許十年二十年以后,這“丫頭兒”還得稱呼“畢總”為“老掌柜”,因為叫起來親切,沒有距離。因為沒有距離,所以也就更融為一體,親如一家。
稻香村里沒有等級之分,職位只是代表了分工不同,性質不同。稻香村的生存和發展就是魚和水的關系,稻香村為水,員工為魚。魚有大小,但不恃強凌弱;水有清濁,需要魚來把握。每個人都要在稻香村這個環境中生存發展,缺少了水,魚也就失去了生存之源。水渾了,魚就要尋找新的生息之地甚或死亡;水旺了,魚就活得歡快,就會更多。所以,稻香村人都珍惜這個舞臺,都以“勤奮敬業愛廠如家”的廠訓來鞭策自己,提醒自己,為稻香村的事業,也為了這個金字招牌。
老掌柜經常對員工們說,“稻香村能有今天,不是靠我自己,也不是靠大家,是社會這個大環境滋養了稻香村,是所有消費者的厚愛讓稻香村得到了發展”,“客戶是父母,信譽是生命”,離開了社會,沒有了客戶的青睞,稻香村這條“魚”也會因干涸而死亡。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每一個稻香村人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稻香村也不是獨立地存在。他們都把自己融入社會,貢獻越多,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貢獻越大,收益也就越大,所以稻香村能夠在社會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和水分,自由地呼吸,自在地生活。
“稻香村的文化,說白了就是怎么想事,怎么做事,要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共識,形成企業員工一致的價值觀念,這樣的企業文化就能水到渠成,這樣的企業就有做頭了。”畢國才深情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