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傳說:珍惜每件小事 "草根"也能成英雄 從一個好主意,到令人艷羨的巨額財富,對于有準備的人而言,并非天方夜譚。
隨著創業門檻的降低,社會分工日益細化,財富傳說日益走向“草根化”,普通人也有成就夢想的機會。
遇見節能博士,變成“節電狂人”
被券商看好、正準備進行股份改造的祿智科技的董事長莫志祿,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超級喜歡研究節電,被媒體譽為“節電狂人”。
他的創富歷程,其實很普通:一場飯局,從一位博士那里聽來“節能”這個時尚名詞,就開始執著地讓技術和貿易產生化學反應,混合出一片“節能新世界”。短短四年時間,研讀過MBA的莫志祿從一個年產值兩三個億的貿易商,成功轉型為蒸蒸日上的高科技節能運營商。
莫志祿認為,人本身是一架潛力無窮的智力機器,無論何時,力量就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內部,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開發,否則就會白白浪費造物主的苦心精巧設計。來聽聽他“發動自己”的故事吧。
2002年,莫志祿的一位朋友從德國回來,帶來一位做節能技術研究的博士,大家一起吃飯,在飯桌上,那位節能博士講了很多節能故事,說外國節能很普遍,中國人還不很重視。莫志祿聽了,很受啟發。那一年,他用了一年時間去了解能源,了解節能市場。
通過調研,莫志祿發現,能源的控制和節省,已經成為世界性課題,節能降耗,中國是重中之重。“中國能源的利用率僅為30%左右,電力更是吃緊,主要用電產品的單位耗電竟高出世界發達國家30%至41%,電力浪費現象嚴重。中國的節電市場基本是一張白紙。”
看好了投資大方向,2003年,莫志祿毅然創辦了北京祿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當時,他與很多業內專家都深入探討過節能技術,在中國,當時的節能技術尚不成熟,于是莫志祿決定先進口美國節能產品。2003年4月非典期間,莫志祿與美國商人簽訂了一份節能產品代理協議,代理他們的一個節電產品(USES)。產品進價是每臺4500美元,由于價格昂貴,購買者投資回收期長(一般要3年),產品賣得并不好。
“其實,決定代理國外產品的同時,我就開始尋找國內合作生產者、創設民族品牌。2003年下半年,我與清華大學簽訂了正式的合作研發協議。清華大學治學嚴謹,科研隊伍精干,他們研發的是世界最尖端的節電技術。”
到2004年2月,祿智科技與清華合作研制的Logintel祿智節電保護裝置投產。“節電率高達10%至30%,節能效果比美國同類產品好,但價格遠遠低于美國同類產品。這一擁有世界領先專利技術和高效節電保護效果的高科技產品的問世,表明中國的節能技術潛力巨大。”莫志祿驕傲地回憶往事。
“如果你想做到更好,那么你需要與眾不同的思考。”莫志祿內心有著強烈的自我力量暗示和前沿意識,每下一步棋,都要緊盯國際先進水準。“我在研究中發現,在美國,節電產品常常會以租賃的形式出現,也就是由制造商賣給經銷商,然后由經銷商租給用戶。在經銷商和用戶之間,節能產品的貨款由財務公司支付給經銷商,保險公司為財務公司提供擔保,用戶將節省下來的能源成本根據協議的期限和歸還比例,定期給付財務公司。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出更多的客戶進行節能改造,更有利于產品的銷售,我決定采用這種銷售模式。”
通過這種類似分期付款的模式,用戶既降低了購買風險,產品又可以大量上市。很快,這種模式成為祿智科技的營銷利器。祿智節電保護裝置第一年僅賣出去了300多臺,第二年有1000多臺祿智節電器出庫,2005年前8個月就賣出4000臺。“當時我們三個股東一起出資,投入了三四百萬元。起初祿智節電產品只有一種產品兩個型號,現在是五大系列100多種型號,2003年至2007年,公司產值每年都以二至三倍的速度增長”。
“我堅持在服務中尋找新需求。產品售出后,我們會定期安排相應人員對產品運行情況進行回訪并及時了解客戶的最新需求,綜合各方關心的問題和需求改進產品。因為產品都是據市場最新需求設計,銷路自然沒有問題。”
今年4月18日祿智與清華大學戰略合作簽字儀式在清華大學召開,國家發改委、中國節能協會、清華大學相關領導見證了這一節能史上的重要時刻,與此同時一個國際領先的濾波綜合節能新產品已經列入了祿智科技的投產計劃。“中國節能行業是朝陽產業,剛剛起步,空間巨大。僅說路燈,每個城市都有2000萬元的市場,北京一個五星級飯店就要安裝幾百萬的設備。”莫志祿這樣分析市場。
現在祿智科技面臨新機遇。莫志祿透露,公司將借鑒國外節能項目的成功運營經驗,成立節能服務集團,下設四個公司,讓節能生產、服務和節能融資服務雙輪驅動、齊頭并進,向著國際節能服務商方向發展,爭取三年企業成功上市,與中國節能行業的做大做強同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