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楊威來到北京,組建了北京東方海博科技開發集團,準備再大干一場。但沒想到公司運作到1996年,就顯出了敗象。
“公司已經幾個月發不出工資,連自己的生活費也要想辦法。”楊威回憶說,為了節約開銷,熬上一鍋清粥,還要仔仔細細地分成9份,吃上3天。這樣的生存狀態持續了半年之久。
談起第二次的失敗,楊威感嘆地說,“那年的冬天是如此的漫長”。
那個漫長的冬天讓楊威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一定要做一個品牌,“任何產品都有周期性,但只要有了品牌,就能夠通過技術和管理的創新,很快崛起”。
當時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三樓辦公的楊威,看到樓下的國際汽車展覽會非常熱鬧,抱著散心的目的來到了展會現場,他的命運也因此被改寫了。
美國金鷹汽車美容養護公司的展位吸引了楊威。還是“車盲”的楊威對未來中國汽車市場“黃金期”的大膽預測,引起了美國金鷹公司總裁的濃厚興趣。一個小時的談話后,這位老板握著楊威的手說:“中國的年輕人,我們可以合作嗎?”
楊威把自己的處境直言相告對方,基于楊威目前的狀況,美方特許楊威為中國市場的二級代理商,隸屬于北京海淀區羅德島公司中國市場的一級代理。此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楊威就發展了24個省區市的200多家連鎖加盟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