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工業10多年小有成就的談金毛,在40歲后卻打起了“種田”的主意。
早上穿西裝,在辦公室安排公司近一個階段布料的生產和銷售計劃,下午換上便裝卷著褲腳“栽”進田頭。如今的談金毛無論走到哪里,口袋里一定夾著兩張不同身份的名片:新鑫達紡織廠老總和湖州紫鑫農業生態有限公司總經理。
細數下來,40多歲的談金毛投身紡織產業已經10多年。在紡織業大環境起起落落的更迭中,他瞧準了當初并沒有太多人關注的家紡行業,一門心思做起窗簾裝飾布生意,也使他成為了我市發展家紡行業的“領頭雁”。如今6000多平方米的廠房用地,2000多萬元的年產值令談金毛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布料大王”。
“布料大王”和農業結緣純屬偶然。去年,吳興區政府組織了一批企業老板去浙江大學上課培訓,目的是開闊思路,學習一些現代的經營管理理念,談金毛有幸搭上了這輛求學車。也正是通過這次培訓,令他產生了投資農業的設想。
“那天浙大教授在課上講了循環經濟和生態的關系,下課后我就找到教授,請教了發展生態農業的可操作性。”談金毛回憶說。為了保證太湖水質的潔凈,太湖周邊包括南太湖南岸工業用地被嚴格限制,“南太湖邊大片的肥沃土地如果發展生態農業,前景是看好的。”教授的一句話被他牢牢地記在心里。
盡管出身在八里店農村,但從某種角度看,談金毛算是農民中的另類。12歲輟學后,在石礦場找過活,當過搬運工,跑過市場銷售,現在是紡織企業老總,就是沒有正兒八經種過田。
聽說談金毛要去“種田”,妻子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人前風光的“布料大王”,生活可謂愜意,怎么反倒要回去拿鋤頭扒地。況且換行如隔山,投資風險極大。
但是對于這個選擇談金毛非常堅定,一方面他認定發展現代農業的前景光明,另一方面他為妻子買下30萬元保險,算是為家人留了條后路。打點好一切后,按照當初在浙大培訓期間得到的思路,去年下半年他到工商部門注冊并成立了湖州紫鑫農業生態有限公司。
談金毛知道自己是搞農業的外行,于是四處求賢。在朋友的介紹下,他認識了八里店當地有名的老農技師吳兵元。做什么、怎么做?為了規劃發展藍圖,兩人經常到了凌晨還要互通電話,交換意見。
今年,談金毛在太湖邊得到了一塊300多畝的無公害基地,并請來了多位浙大教授做“軍師”,成立南太湖鮮食玉米研發中心,引進玉米新品種,實現標準化種植和深加工,同時從日本引進包菜種子,從韓國引進豌豆種子等,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萬畝包片種植、銷售綠色農產品。單以豌豆為例:冬季起收,市場價可賣到每公斤14元。
更加意想不到的是,2008北京奧運會贊助商之一的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在華東一帶尋找了近4個月的農產品供應商后,最終找到了談金毛,并簽訂了一份長期的協議。據他估計,明年公司的銷售額就能達到1億元。
忙完布料生意,又要趕到田頭觀察蔬菜生長情況,這樣的身份切換如今對于談金毛來說得心應手,“盡管時間緊了一點,壓力大了一些,但是看到眼前的成績還是覺得很值得。”令人欣慰的是,看到丈夫的事業和成就,妻子主動退回了30萬元保險金,并決定給予丈夫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