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的人生一個意義
進入風險投資業,成卓終于找到了生命的重量。風險投資要求穩扎穩打,同時又要有過人的膽識和心理承受能力。成卓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為了這項事業而生,她的愛冒險、好奇心,甚至她由文學培養起的敏感都能得到充分釋放。
經過漫長的等待,現在的成卓學會了珍惜。她明白一個人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要做事就必須克服自身的閑散與惰性,拓展優勢。成卓從小事做起。她思維快,動作快,以前在公司里常常事事親為,覺得花時間精力跟人溝通,做出的效果還不如親自動手。現在,她開始放慢說話速度,耐心聽取員工意見,她明白事業要做大就必須形成完善的執行系統,結合眾人的長處。與此同時,她驚奇地發現,當她靜下心聽別人的意見時,那些平時看起來不那么“聰明”的人往往有著樸素的智慧。
投資過程中,她漸漸開始將風險投資的常規操作辦法與中國國情結合。她不再選那些“聽著很精彩”的IDEA,針對目前中國商業環境還不能達到高度規范化的實際情況,成卓更多地將資金投向那些已有一定基礎,看得見摸得著的項目。
她在大學里扎著滿頭小辮兒和搖滾樂隊一起演出時,并不知道自己將來的路會走向何方,但她決心“一世要活出三世的精彩”。現在,她已經找到了事業的方向,她說,我要做一個能為社會做點事、為后人留下智慧的人,一個對生活充滿激情,也被社會所需要的人。
成卓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度走進大學校園當學生。讀大學時各種新鮮思潮涌進中國,成卓讀馬克思,也讀薩特、尼采、叔本華。和很多這個時代的青年一樣,存在主義、虛無主義這些詞語也曾讓成卓著迷。她甚至想過自己一直以來對生命的分量、人生的意義這些命題的追問可能真的在一定階段阻礙過前進的速度。更年輕的一代是否會不再受這些影響,活得更為瀟灑?
穿著時尚的衣服,做先鋒的事業,在任何場合成卓從不回避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并以此為榮。她懷疑過選擇的路徑,卻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方向。她相信人必須為比自己更為崇高的事業活著,為理想獻身。在我們之上,確實有著比自我更為廣闊強大的所在。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然而信仰不是來自書上,不是來自它看上去有多正確,多高明;信仰的惟一途徑在于你為它付出了多少,你打算為它付出多少。你必須為它付出辛苦,甚至痛苦,它才能成為你生長的根須。
實業興國、教育興國,慈善助世,這是成卓現在的目標。對于個人,奮斗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對于一個集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奮斗只有成功沒有失敗。
成卓用行動繼續追問人生的意義,歸根結底,每個人的人生意義只有自己才能回答。
成卓:我從不藏起我的性別
親和力和直覺是女人的優勢
在一個原屬男性國度的領域做女老板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弱化性別差異,如穿中性服裝,行事模仿男性同行;另外則是發揚女性的優勢,做美麗的女人,也做出色的老板。
成卓從不試圖藏起自己的性別,“網絡時代給女性創業送來天賜良機。雖然對企業管理者的要求更高了,但女性的許多優勢,如擅長用本能作出判斷和男性無法比擬的親和力反成一種優勢。勝利者一定得掌握速度,誰能最快地用本能作出判斷,搶得先機,誰就能取勝”。成卓明智地運用性別差異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風險投資領域是個關注人的行業,畫著綠色的眼影,穿著自己設計的別致服裝,成卓顯得充滿魅力,她也充分利用女性的優勢,待人真誠謙遜。經常有客戶把電話直接打給成卓談創業計劃。成卓認為女性完全可以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經營公司,“我提倡雙贏格局和創業、創新與分享的企業文化”。兼具美貌與思想,不是劣勢,是優勢。
年輕的公司更要有創業文化
建立團隊時,成卓強調互補,她希望進來的人最好一方面對她有所補充。時代連線也做投資銀行、收購重組和上市服務,做國外上市也做國內上市,而成卓對傳媒、市場營銷、風險投資理論,對美國和中國的情況都很了解,這需要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補充,需要管理過大公司的人來管理。
成卓認為中國缺乏職業經理人,需要具有專業經驗、為人正直、講職業道德的管理者,而不是一天賺了錢就走了。對管理者而言,盡管能力、專業、特長、經驗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團隊精神一定要強,不是光想突出自己,要有創業精神,“畢竟我們的公司比較年輕,要有創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