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先生先后從幾家大公司跳槽,最終作了IBM中國區(qū)的總裁。可是,自己老公這份年薪幾十萬美金的職位卻絲毫沒有給史曉燕帶來安全感。,那時從加拿大留學歸來葉明欽是外企公司的寵兒。1989年,史曉燕的丈夫葉明欽到新加坡工作,她再也不甘心做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先是做起了導游,后來就開始自作主張,在新加坡買房子、賣房子。她說:當時沒有和先生商量,第一次買房子買到了紅燈區(qū),第二次賣了房子,我賺了8萬新幣我找著北了,我覺得我適合做貿(mào)易。
找著感覺的史曉燕了解了發(fā)達國家對家的概念,看過了有品位的、精心設計的家,她迫不及待地要在一個高起點上開始自己的事業(yè)。于是,她支付了每年7萬美金的學費,到美國芝加哥惠靈頓學習室內(nèi)設計。史曉燕已經(jīng)看重了國內(nèi)方興未艾的家具業(yè)。史曉燕是個急性子,她的第一單家具生意是為一個別墅區(qū)200多套房子提供所有家具。為了這單300萬美元的生意,她放棄了學業(yè),不計成本的直接從美國進口家具。也就是這單生意,使史曉燕第一年全軍覆沒。她說:沒計算成本,全交了學費了。
但是史曉燕并沒有為此一撅不振,史曉燕利用手中留下的一點原始積累。同葉先生一起在機場高速路建起了一座家具廠,起初只是干些修修改改的活。就是這間占地50余畝、僅僅投資150萬元的工廠,最終成為史曉燕起飛的原動力。
一次的失敗不但沒有讓史曉燕的膽子變小,她反而更不知深淺。當時,她認為自己不僅能從國外進口家具,又有相當規(guī)模的生產(chǎn)能力,便義無反顧地在有家具鼎級品牌薈萃美譽的中糧廣場租下了百余平米的賣場。史曉燕在這里連連創(chuàng)下了每月零售100萬元的銷售額,但是卻好景不長,遭遇了她第二次滑鐵盧之役。她說:商場上就是你死我活。我這人太好強了爭強好勝,骨子里不希望別人比我好。在中糧廣場其實我已經(jīng)賣的很好了,但是我還是不能忍受別人比我賣的更好。于是我就開始仿別人家的一張床,他賣13萬,我裝作顧客量,做好后賣1萬8,這張床我賣了100多套,一直賣到今天,這張床給我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利潤。結果其他17家店把我告到了海關、工商,最后我不得不從中糧退出。但是我覺得競爭是一種鞭策,我喜歡商場的挑戰(zhàn)。
不錯,史曉燕確實果敢,膽是夠大的。從中糧出來,她并沒有再進其他的家具城。她在光華路花400萬租下了一座破舊的工廠,改造成1萬平米的賣場,開始打造自己的伊利諾依王國。一個不可小視的1萬平米的賣場,史曉燕開始全方位的國際化打造她的伊利諾依。他不僅堅持每月出國看世界各國的家具展,同時也從臺灣請來了的兼有資深家具設計師和資深管理人頭銜的李先生。遠見的眼光永遠都讓史曉燕站在前峰,她說:現(xiàn)在大部分時間在工廠,每月一半時間出國看展覽、采購、看東西,周末在一線,了解一下市場。雖然工廠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是有專業(yè)人事管理,工廠才逐漸走上正軌。
進入2000年以來,看遍世界家具市場繁華的史曉燕確立了伊利諾依新的家具風格--新古典、后現(xiàn)代。這說土不土、說洋不洋的式樣,不僅許多國人喜歡,就連不少老外也舍近求遠,從她這買家具。聲名鵲起的伊利諾依也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同時代理世界十大品牌的家具。
史曉燕并沒有把這些殊榮放在心上,她又急不可耐的在機場高速路邊建起了1萬平米的家具清倉中心,實際上,伊利諾依并不都是車水馬龍,風風火火的史曉燕也車水曾遭遇過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冰凍期,她也曾一度一味崇洋媚外,崇尚歐式風格。她的員工告訴我們:她越遇到困難,她越有辦法。我們的風格不停得在變,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不停的在折騰。不斷地否定自己,改變過去。她對時尚的東西有敏銳的嗅覺,天生的,很奇怪。她能預測要流行什么,很適宜的改變產(chǎn)品結構。我們的風格不停的在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