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采訪了不少蘇商,我覺得陶玉梅也是很值得采訪的一位,她給人們帶來了美的穿著享受,我們也很想聽聽她的商道!北緢蟆镑攘μK商 商道品鑒”活動舉行以來,一些很喜歡陶玉梅服裝的女性“粉絲”這么表示。提到“陶玉梅”,人們都會想到中式服裝,并聯想到它的品牌創立者陶玉梅女士。走進這位蘇商“巾幗英雄”的辦公室,從沙發套到靠墊,絲綢、盤扣等中式元素處處展現,細節也都流露出如同品牌一樣的氣質——柔美中有著典雅端莊。
民族服飾傳遞傳統文化
【新聞回溯】
創業之初圈定中裝
1996年,原在一家大型服裝企業工作、已身為知名設計師的陶玉梅,邁出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步,用自己的名字——“陶玉梅”注冊公司和品牌,并主要推出中式服裝。這個品牌在南京市場上一炮打響,服裝和她的名字一樣,都讓業內業外的人記住了。市場熱烈反響和榮譽接踵而至。2000年,“陶玉梅”商標被評為南京市著名商標,“陶玉梅”女裝亦被評為南京市名牌產品。此后又被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江蘇省著名商標。
【商道自述】
品牌附加值=文化內涵
很多人都奇怪,為什么我會選擇中裝作為創業突破口?自小就迷戀中國傳統藝術的我,曾師從于著名畫家李婉女士專攻書法和繪畫,從小受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長大后,更是始終夢想著“中式情結”,再加上自己已經有了十年的設計經驗,很有信心做出一個成功的中裝品牌。而且,說實話,那時市場上品牌服裝不多,風格較單一,但消費者講究“穿”的念頭卻如雨后春筍。我推出的旗袍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奇、憧憬乃至欽佩的種種目光。傳統情結和市場碰撞出了絢麗的火花,第一步成功也讓我堅定了走下去的信念。一個服裝品牌,一定要有文化內涵才能凸顯品質和附加值,“陶玉梅”初出市場就一炮打響,既是我對當時商業機會敏感的捕捉結果,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鐘情而結出的果實。
中裝不斷吸收新元素
【新聞回溯】
為十運會設計旗袍
2005年,全國第十屆運動會在南京舉行,300名禮儀小姐身著中國紅和寶藍色的旗袍,服務在十運會場上,成為在賽場上運動員們颯爽英姿之外又一靚麗動人的風景線。而為十運會專用禮儀旗袍提供設計制作的就是陶玉梅服飾,這也讓“陶玉梅”品牌受到了更多關注。從當初的以“小閣樓”起家到如今16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從二十多員工發展到現在的四百多人,“陶玉梅”已成為寧派服裝的翹楚。
【商道自述】
學習、學習、再學習
時裝行業是一個潮流發展特別快的行業,我常說:一個好的設計師應該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比如我們在1998年秋天,開發了一系列款式多變的中式休閑裝,制作了幾十款可以互相搭配、相得益彰的棉衣、棉裙、棉褲、棉背心,甚至手袋、飾品等。我們還研究把南京的瑰寶——云錦設計到中裝中來,在我們專賣店里,消費者可以看到,從服裝到專柜設計,加入了現代元素。其實國外的不少設計師,都喜歡加入中式元素,只不過他們采用的是現代立體剪裁,F在做中裝的,從小作坊到大品牌都有,一種新設計出現,立刻有人模仿,因為不斷創新,在超越自己,所以我們不怕模仿。接下來,我們努力從品質經營轉到更高的品牌經營階段,還打算把專賣店開到加拿大等國外。
結語:“我希望能重拾年輕時的畫筆,希望在大眾化外,能設計更多概念性的時裝……”采訪中,陶玉梅女士就自己的很多期望娓娓道來,這些都是目前她無暇顧及的。但從中能讓人感受到,職務眾多的她,仍然時刻保持著一份對設計的“赤子之心”,藝術為核,品牌為質,正如她一再強調的:時裝永遠不僅僅是時裝而已。
本報記者 薛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