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錦記新會醬油生產基地,現有這種容積為60噸的大罐1200多個。 李夕菲 攝
百年老字號李錦記,是一個叫李錦裳的新會七堡人,從專做蠔油的小作坊式企業開始的。中間經過第二代李兆南、第三代李文達、第四代李惠民等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終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知名的現代化、多元化的醬料、保健食品集團王國。今年,李錦記集團走過了119年,李文達先生在清華大學作了“中華文化與民族企業的崛起——百年李錦記成長之路”的學術報告,宣稱,在實現了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的產品”的目標后,下一步,將向另一個更宏大的目標——“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的產品”邁進。
近日,記者來到李錦記在新會七堡的基地,探究名牌背后的故事。
一生創業 不斷革新
接待我們的外事經理李國立先生對記者說,在七堡基地,有兩家李錦記的子公司。擁有醬品名牌的公司正式名稱叫做李錦記(新會)有限公司,是香港李錦記集團主席李文達先生和其二子、香港李錦記有限公司主席李惠民先生于1995年在家鄉新會興辦的獨資企業,其法人代表是李惠中先生。李惠中是李錦記集團主席李文達先生的三子,也是香港李錦記集團的執行董事,今年10月,剛剛與另外三兄弟以及母親同時獲得“新會榮譽市民”稱號。
李錦記(新會)有限公司規劃用地約1700畝,有員工2000多人。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調味品生產企業,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向國家和新會納稅4.368億元。基地上的另一家企業——南方李錦記是生產保健品的,產值和利潤更高,由其弟李惠森先生執掌。
據介紹,香港李錦記以前主要是做蠔油的。集團主席李文達先生自上個世紀70年代掌舵以來,不斷創業革新,對產品包裝和品種、市場網絡都做了大膽調整和改進,結果老企業在世界舞臺上走出了越來越寬的發展道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他的四個兒子以及一個女兒相繼在國外完成學業,回到香港加盟李錦記,發展他們在海外攻讀的食品工業、市場營銷、化學工程以及財務管理等專長,為李錦記帶來了最新的科學知識和管理技術,促使這家老企業迅速實現了現代化。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李錦記開始在全球擴張建設生產基地,越做做大,最后發展成了享譽全球的民族企業。
現在,李錦記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美國及馬來西亞設有五大生產基地,配備電腦化生產系統和精密的監控流程,生產高質素的產品,成為一個世界知名的民族品牌。李錦記的品種也由原來的兩個品種發展至200多款美食醬料,走上了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思利及人 以質取勝
李錦記(新會)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楊潔明女士在醬油生產行業已經工作了40多年,是具有豐富技術經驗的質控高管。她在接受采訪時,多次提到李文達先生“思利及人”的企業理念,指出,品牌的力量在于務實誠信、以質取勝。
據介紹,李錦記新會基地于1996年開始打樁,1998年正式生產醬油,至今已投入6.5億元,建成了現代化的廠房,引進了最先進的醬油生產、包裝設備和檢測系統。目前一期工程年產醬油10萬噸,后年規劃年產量要達到22萬噸。
“2003年我們從6000多家醬油企業中脫穎而出、拿到‘中國名牌’牌匾和證書。當時委托清華大學做的全國滿意度調查也表明,消費者給予的評價很高。有不少人問我:‘你們生產醬油的時間并不長,拿到這塊金字招牌,有什么秘訣?’我的回答是,質量至上,以質取勝。”楊女士笑言:“這首先表現在,無論在哪里辦廠,李文達先生對引進先進機器、實行生產機械化、現代化都高度重視。在選址、選材、選擇設計方案上,他總是要求我們做到最好,用最好的材料。你看生產流程就知道,現在中國很多企業生產醬油用速釀法,快是快,但是產生醬香的條件沒有了;一些小廠還在原材料上偷工減料,比如豆、糖漲價,就以‘代糖’來降低成本。在成本漲價的壓力下,我們堅守著質量原則,材質上絕不降低;在工藝上,我們采用傳統的高鹽稀態發酵法,這樣周期比較長;在保留古老工藝精華的基礎上,我們也進行了改進,比如用玻璃缸代替瓦缸,既保留了醬香,又保證了衛生質量,產品完全符合國家標準。另外,公司每年都投入大筆資金購進最先進的檢測設備和儀器,以監測數據來保證產品的質量。現在產品有4成出口,在國內同行中,出口量第一。就連對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要求近于嚴苛的日本,其超市里也有我們的產品。”
據介紹,李錦記新會基地先后取得了ISO9001認證、HACEP認證,以及國際通用的ISO20002質量認證,就連全球最高級別的BIC食品認證也已經獲得,并在全球多次獲獎。今年1-9月,產值超過了25億元。
子承父業 追求無限
第四代接班人深知李錦記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企業,經父親的大膽革新,仍需不斷提高品質管理水平和保證產品的高品質。他們到公司任職后,與李文達主席集中精力研制出了豉油雞汁、蒜蓉辣椒醬、XO醬、蒸魚豉油等系列新產品,還推出了快樂廚方便醬料包,將飲食美味帶入家庭輕松享受,滿足了都市人快節奏的生活需求。 這家具有勃勃生機、充滿創業激情的百年民族企業,還通過不斷引進高端人才,完成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框架,并開拓了高附加值的南方李錦記“無限極”保健食品生產基地,去年納稅2個多億。正如李錦記集團主度李文達先生所言:“生命有時限,追求無止境”,李錦記奉獻給社會的,豈僅是一個中國馳名商標、一個中國名牌呢?
“我的夢想就是要將中國的飲食文化做成民族企業,將中國的養生文化做成民族企業……用民族獨特的資源做成產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傳播和售賣,不只是將民族的寶貴資源放大增值,也能夠在世界的范圍振興民族精神,無論是精神的還是政治的……”我們仿佛又聽見了今年5月15日、那個78歲的老人誠摯地站在清華大學講臺上,對著中國精英學子們大聲演說時的情形。(文/圖 本報記者 李夕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