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小靈通
盡管UT斯達康業務涉及到寬帶、無線和IP領域,但是在中國,UT斯達康幾乎等同于小靈通。對于UT斯達康以及吳鷹來說,這是一件幸運也是不幸的事情。
小靈通業務的興起、發展帶動了UT斯達康公司的啟航與騰飛。
據信息產業部的數據顯示:從1998年小靈通開始進入市場到2002年底,只不過累計了1000多萬的用戶,而2003年一年就暴增了2350萬。也就是在這一年,吳鷹帶領UT斯達康創造了19.65億美元的收入總額,增長率高達100%。
相對于昂貴的移動電話而言,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接受了這種便捷并且廉價的移動市話服務。
但數據上的表面輝煌并不足以掩蓋這家快公司背后的危機,在數據背后,UT斯達康80%的銷售來自小靈通、80%的利潤來自中國市場。如此單一的利潤來源和集中的市場表明:他們已經將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了幾大通信寡頭之間的利益博弈。
3G時代呼之欲出,中國電信格局也將進行重新洗牌、利益分配,除了中國移動、聯通之外將會有更多的通信運營商將會進入移動電話的運營,電信、網通對于小靈通業務投入與熱情有著明顯的降低。
并且,小靈通市場開始出現萎靡。面對小靈通的肆意征伐、攻城略地,曾經高傲無比的移動與聯通也不得不將他們昂貴的服務費用下調。這意味著,小靈通曾經引以為豪的價格殺手锏已經不復存在,人們又開始重新選擇了網絡更為可靠、穩定的移動電話,對于最大的小靈通設備提供商——UT斯達康來說,這意味著滅頂之災。
早有先知先覺的吳鷹對此也頗有擔憂,對此他加大了在3G、IPTV方面的研發,隨著一次次招標中的落敗,UT斯達康的頹勢似乎也非吳鷹所能夠力挽的。他也只能夠硬著頭皮說:“小靈通是第一個沒有政府規劃的,完全由市場帶動和發展起來的業務,每個月180~200萬小靈通手機需求量,市場需求是小靈通成功的原因。從現在到2020年,中國將有4億農民轉為城市人口,這些人會有很多新的需求和消費,尤其在通訊方面。”
這多少都有些天真的想當然。也就是在吳鷹發表此言論后不久,他也不得不離職,告別了一手創立的UT斯達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