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致富項目 在不少人眼里,賣小吃都是一些小打小鬧的生意,賺不了多少錢。如今,這種看法恐怕不得不改變了。在陜西,有不少人就因為賣涼皮而賺了錢。有位婦女在短短的幾年內竟然賺到了二百多萬元。詳細情況如何呢,請隨我們一起去看看在陜西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戶縣秦鎮秦二村的村民韓小玲在鎮上賣涼皮已經將近十年了。
陜西省戶縣秦鎮秦二村村民韓小玲:一天一般能賣二、三百碗,大碗2元,小碗1.5元。最好的時候一天賺70、80元。
韓小玲所在的村莊離鎮子不遠,她家里還種著6畝地。平時,她除了種地、照顧家,就是在鎮上賣涼皮。這幾年賣涼皮,她每年最少都賺一萬多元,占到家里收入的70%以上。象韓小玲這樣靠賣涼皮增收的農戶在陜西還有許多。有賣的,就有吃的。在陜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
在陜西,賣涼皮的基本都是農戶。這幾年,一些有心人也加入到了這個行業。他們的進入為涼皮行業帶來了一些新的經營理念。西安市某企業的下崗職工賈亞芳就是其中的一位。1998年賈亞芳下崗后,在多方求職時不起眼的涼皮讓她動了心。
賈亞芳:在西安市,我大概算了一下,在西安市小地攤大概就有上萬家賣涼皮的,而且它每一家的生意都特別的好,所以我就感覺到有這么多的人愛吃涼皮,每家生意都好,就證明它的市場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看中了涼皮具有面向大眾,市場廣闊的優勢,賈亞芳就決定干這一行。她花了500多元,買來桌凳等物品,擺起了自己的涼皮攤。第一個月下來,她就賺了1100多元。以后幾個月,生意都不錯。但經營了幾個月后,賈亞芳也發現了一些突出問題。
賈亞芳:有一部分人就是再喜歡吃,像那些比較有身份的小老板、工薪階層、比較講究的那些人,其實他是非常喜歡吃涼皮的。但是他就不愿坐在那些小地攤上去吃,感覺那個衛生條件他不放心。
除了衛生條件會影響涼皮生意外,賈亞芳還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
賈亞芳:主要還是要口味,口味好了,他就愿意多出幾角錢都吃你的。
發現了問題,賈亞芳立即決定改變經營方式。她東挪西借籌集到5萬多元,開了一家干凈整潔的涼皮店。同時,集中精力在涼皮的制作上下功夫。說到制作,陜西涼皮主要由大米或面粉制作而成。消費者見的最多、吃的也最多的是大米面皮。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賈亞芳總結出了一套制作優良大米面皮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