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寧是個思維活躍、善于冒險的人。”當年向寧沒有繼續學業,21歲,他就為老板賺了10萬美元,22歲開始創業就掙得了第一個100萬。
1995年,互聯網剛剛興起,人們對域名的認識沒有現在這么清晰,域名注冊市場比較混亂,向寧和哥哥一起成立公司,專門為企業提供域名注冊和網站制作,這家公司就是后來的中國萬網。
2000年,張向寧離開萬網時,還引起過當時業內的很多猜疑:“是不是兄弟倆反目,出現矛盾......”在向寧之后的創業路上,這樣的問題總圍繞著他。“那是我的個性,當時萬網已經發展了數年,沒有達到我心目中的高度,我的個性讓我選擇了重新創業。”向寧現在依然是萬網的大股東之一。在此后由哥哥經營萬網的日子里,哥哥也總是很低調,很謙遜,弟弟在臺前,他在幕后,這是他們兄弟倆常年形成的默契。
他認為,人生是需要經營的。不同的經營思想就會有不同的經營結果。第一種人生的經營方式是交易型的,你給我多少錢,我就干多少活。第二種對人生的經營是儲蓄型的,比較傾向于穩健的交易,但一旦面對風險則退縮。這種類型的反面則是透支型。第三種對人生的經營是投資型的,也是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不卑不亢,平時蓄勢待發,機會來的時候則毫不猶豫抓住。而只有第三種經營方式,才是唯一能夠獲得超額回報的經營方式。
向寧離開萬網的經營崗位已經8年,向東經營下的萬網已經穩坐中國互聯網域名注冊商的頭把交椅,萬網給業界留下的印象是:穩定增長、服務到位。在互聯網風起云涌的8年,萬網的地位始終沒有動搖過。向東依然保持著低調。他為萬網定下的規則也是他的做人準則:“不嘩眾取寵,不盲目跟風,不投機取巧,不謀圖暴利”。
在位于北京中軸路上的萬網大廈和萬網一樣,沒有高科技企業的現代、時尚、氣派的元素,包括張向東的辦公室,整體的感覺就是“樸素”。
“向東每天很早就到辦公室,很晚下班。”家住北郊的向東和大多數白領一樣,為躲避高峰期的堵車,總是提前出發。他的員工這么說。和向東的為人一樣,在萬網公司和萬網的員工聊天讓人感到很舒服,有一種濃烈的和諧氣氛。在萬網感受不到許多高科技企業里無法揮去的浮躁與冷漠。萬網副總裁周錨過去是新浪負責市場的副總裁,在業界,他同樣具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
萬網在2001年就實現了贏利,是少數幾家沒有選擇上市的網絡企業。在萬網的發展過程中,向東和向寧經常被問到“何時上市?”的問題,其實對他們而言,萬網還沒有達到他們心目中的規模和水平。而實際上,比他們規模小或贏利能力差的很多公司都已經成功上市。
“萬網會選擇上市,納斯達克、紐交所、香港、國內A股,萬網在選擇。”在向東的心里更傾向于在國內A股上市。
和弟弟向寧相比,向東不是個求變的人,他總是在一個領域里深耕細作。“看準了,總能挖到金子。”其實,萬網從07年開始,也在嘗試著可擴展的領域,但萬變不離其蹤,萬網始終圍繞著“企業級服務”,域名注冊、主機托管、電子商務,為企業客戶服務的層面已經從當初單純的域名注冊向可能的增值服務領域擴展。尤其在域名價值不斷縮水的2007年,域名服務的價值就凸顯出來。
萬網的穩定發展,讓人們看到了兄弟倆的成功。但在向寧看來,離他心目中的成功還太遠。他的目標是擁有網易、搜狐、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企業創始人那樣的成功。
而為了成為互聯網一線的成功企業家,向寧的創新能力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減,他的商業新思路始終能讓人眼前一亮。
他03年推出的窄告,是中國網絡廣告歷史上的標志性事件,他率先在搜索文章的旁邊配上了和用戶閱讀內容相關的廣告。如讀者看IBM新聞的時候,旁邊出現的是IBM的廣告;人們看汽車新聞的時候,旁邊出現的是相關汽車的廣告,隨后,窄告精準營銷的概念被網絡迅速推廣和復制;他05年推出的“中國總機”,也迅速贏得了企業應用市場;經過07年的技術沉淀,08年,他推出的地域性搜索“傻目錄”擁有三項技術專利,向寧對這一創新產品同樣充滿期待。
可以說,向寧過去的每次創新都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都沒有達到他的理想狀態。他也從一位創業企業家向多重角色轉變,在互聯網風險投資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他這樣解釋自己的求變心理:我曾最先推出一項服務“中國總機”,可惜兩年后就被別的網站模仿了,網絡的更新太快了,我們只好開發了網絡訂餐,點擊量又上去了。現在IT行業競爭這么激烈,如果不去想一些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新人根本不會有機會。想撼動傳統,就只有創新。
“隨時潛下水,能夠以初中生甚至是以兒童的眼光看待事情,隨時轉變自己的角度,這是我最大的優勢。”
從23歲到36歲,他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全過程。他這樣形象地比喻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互聯網這個行業,最早由老虎和狐貍把事業開創起來,后來逐漸進入兩條狗,然后是熊——百度,還有貓——貓撲。當然,南極的動物企鵝也不甘寂寞,沒有想到在這么多野獸橫行的市場上竟然長出土豆,最后,所有的動物發現他們都不如阿里巴巴和它的四十大盜更厲害,風光一時的主人終于變成了黑客、博客,維客,還有戴手套的旅客。這就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
向寧的求變與向東的深耕細作同樣在業界贏得了尊重,他們獲得了很多榮譽也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每次同他們聊天,談到他們的成功,他們都很謙遜,“離成功還很遠。”向東離打造“百年萬網”的理想很遠,向寧離“互聯網的領軍人物”還很遠。 |
但在父親老張的心中,向東、向寧都是他最理想的兒子,最好的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