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析說,香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是有優勢的,但漸漸地香港本地資源開始面臨挑戰。香港企業不得不面對現實,拓寬更廣闊的市場,融入到祖國大陸。與此同時,內地經濟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企業可以把先進的管理、技術帶到內地,實現兩地資源的互換與融合,雙方都得到有益長足地發展。
現在李慶裕的工作重心逐漸放在北京。他有個特別的希望,就是讓他的三個小孩在北京讀幾年書,再回到香港上學。
劉明 搭建CEPA的商務橋梁
鑫海智橋集團總裁,在內地建立首家CEPA商品賣場——水牛城CEPA香港城。
劉明雖然人過中年,但仍然激情依舊,是商業圈里的“老江湖”了,無論是國家商業政策還是商業潛規則,他都了然于心。8年前,劉明創立了“鑫海智橋”這家管理診斷式顧問服務集團,致力于中港之間的經貿往來,他的“智橋”就是想搭建一個北京與香港之間的商務橋梁。
2004年,CEPA即《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協議正式實施不久,劉明就注意到了以免稅商品為主的“香港商品直通車”所帶來的商機。2004年初,他在天津成立了水牛城CEPA香港城,這是華北地區惟一一家CEPA賣場,劉明終于做了一個人吃螃蟹的人。
但“螃蟹”的并沒有那么容易吃,盡管劉明引進香港先進的管理機制來經營CEPA主題商場,而水牛城一直存在著“水土不服”的毛病。劉明并沒有因此放棄CEPA,思路反而變得更加廣闊。他認為CEPA不光是把香港企業帶到內地,也可以把內地企業帶到香港。因此,他又在香港開了一家中國城,打造“永不落幕”的港交會,為更多的內地廠商尋覓出更多的海外出口機會。
劉明一個更大的計劃正在作前期的籌劃,就是在“北京掀起CEPA購物時尚”。
梁婉珍 在北京得到的比在香港多
第一太平戴維斯物業顧問J北京 有限公司助理董事,來北京已經有17個年頭。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4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