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的街頭巷尾,隨處可以看到這種叫做黃玨老鵝的攤檔,這是當地用特殊工藝制作的鹽水鵝,它既是揚州人的家常菜,也是宴請的必備菜品,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在揚州街頭的采訪中,很多揚州人都說每周家里都要買一到兩次黃玨老鵝,而且味道首推用本地鵝做出的黃玨老鵝為最好。
消費者:“ 那肯定是本地的鵝。”
消費者:“ 本地的鵝當然好。”
消費者:“我們本地的人都吃本地的鵝。”
制做黃玨老鵝一般都是以整鵝品相吸引顧客,然后再切開零賣,cye.com.cn所以揚州本地鵝因為沒有經過長途運輸,沒有傷痕,賣相比較好,再加上是用糧食喂養,口味特殊一直很受消費者的青睞.在當地養鵝能賺錢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但這鵝卻并不是什么人都能養的.
方巷鎮是揚州白鵝的主產地,當地有4百多戶農民靠養鵝致富, 農戶孫云桃就也想養但他卻一直養不成。
揚州市方巷鎮農民孫云桃:“鵝賺錢那時我是曉得的 養鵝肯定多少都會賺 就是資本大 我就沒實力養 沒有錢養。”
兩年前孫云桃的兒子因病去世,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盡管知道養鵝賺錢,但養鵝的投資對他來說是難以承受。
揚州市方巷鎮農民孫云桃:“ 這個鵝苗錢大概是十元一個,200只鵝幾千元,兒子去世以后,欠的錢太多,沒有實力養。”
就在一家人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村里忽然給他送了200只鵝苗,還不要錢,孫云桃喜出望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