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擁有資產超過2000萬元
回顧六七年前生意失敗的那一幕,傅德彬的語氣還是顯出些許傷感,“雖然輸了,但我不后悔!而且,我知道,自己會卷土重來。”
傅德彬生意做虧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朋友們的耳中,“我的一個朋友從香港趕到四川,把我罵了一頓。問我為什么有困難也不通知他一聲。”說完,這個朋友把自己的 5萬元錢交到傅德彬手上,說:“重新再來過!需要錢,說一聲,我一定盡力支持。”而此時,傅德彬20多年來在生意場上結交的朋友,也紛紛向他提供方便。 “我去找別人拿幾十萬元的貨,一分錢也不要我先給。”朋友們讓他把貨先拿走,賣出去后,拿著這些錢當資本繼續滾雪球。“他們說,等我‘雪球’滾大了,再把貨錢還給他們。”傅德彬又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生意上,每天起早貪黑,一個月在家里吃不到兩三頓飯。“3個月后,我又賺了近30萬元,還清了所有的欠款。”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05年,四川出口水果為1500噸,去年則降為1100多噸。四川水果品種豐富,如果將本地水果出口到國外,一噸水果轉手能賺取約2000元的利潤。
水果出口利潤高的道理,四川的水果經銷商都很清楚,但許多經銷商對于這塊誘人的“大骨頭”只能望“洋”興嘆。“因為很多水果基地缺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認證,沒有認證便不能直接出口,只能成為別人的貼牌產品,看著別人賺錢。”傅德彬一語道出其中的原因。
為了將自己的水果生意做大,傅德彬努力要做到自己來把四川的水果出口到國外。“國內水果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不往外發展,最后只能是吃老本。”傅德彬記得,第一次在和美國人做水果生意時,便是幫其組織水果貨源以供出口。
在美國人居住的賓館里,傅德彬首先介紹了自己的條件,“我沒有高檔轎車,只有一部面包車;我沒有給你準備山珍海味,只有工作餐;我的優點就是對水果市場非常了解,可以說是爛熟于胸。”傅德彬的坦白,讓這位美國水果商對他產生濃厚興趣。在看完傅德彬為他準備的一份收購方案后,雙方當即拍板合作。
“雖然,我幫人組織水果貨源出口只能賺5%至6%的傭金,但通過這些合作和朋友的介紹,我清楚了如何與國外水果商打交道,如何把四川水果出口出去。”去年,傅德彬所在的四川康源農產品有限公司共出口水果3000多噸,其中有2000噸是幫其它公司組織貨源供出口,公司自己直接出口水果共1000多噸。
如今,41歲的傅德彬已經擁有資產超過2000萬元,回顧自己20多年的生意歷程,他感嘆道:“我不過是個從簡陽走出來的農民,能到今天的地步,值了!” 他說,現在希望能盡快找到合適的接班人,自己能夠退到幕后去。“我現在很想自己背一個旅游包就出發,單純地去各地旅游觀光,而不是為了生意,每天‘打飛的 ’到處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