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80后農村女孩,從白手起家到身家500萬,只用了兩年;金融風暴襲來,一夜之間,企業破產,兩手空空。
“失敗不算啥,擦干眼淚,從頭再來。”如今,回永川老家辦養豬場的28歲女孩蔣開平,信心滿滿。
如今快樂養豬
前日中午,記者在永川區中山路街道辦事處孫家口村看到,一個占地30多畝的養豬場矗立在村口公路旁,圈舍、檢疫室、辦公樓……全是新建筑。
28歲的蔣開平,身材嬌小,未施粉黛。她正身著藍色工作服,在豬舍忙碌,沖洗豬糞、替豬崽消毒、投放飼料……25公斤一袋的豬飼料,她一手擰一袋;臭烘烘的豬糞,她鏟起來毫不皺眉;活蹦亂跳的豬崽,她一抓一個準兒……麻利的動作、泰然的神態,與嬌柔的外表形成對比。
“上天入地的落差,最初的確不適應,一進臭烘烘的豬舍就作嘔,工作一天下來,仿佛臭味滲進了皮膚。呆久了就習慣了,現在一天不聽見豬叫,心里就空蕩蕩的,原來覺得又臟又臭的豬,現在看起來憨態可掬,就像自己養的寵物。”蔣開平笑著說。
曾經是個“富女”
蔣開平出生在永川一個農民家庭。2003年,職高畢業后,父親拿出下苦力攢的3萬元錢,讓她在永川城區開了一家小服裝店。但生意不好。
2006年,一位同學跟她聊天,說她有個親戚是廣州長青服裝廠的高級管理人員,該廠生產的服裝有一部分工序需拿到外廠加工,如繡花、縫制裝飾品等。蔣開平敏銳地嗅到商機——當地農村有大量中老年婦女,都能做針線活,要是自己把技術學會,再回來教會她們,她們不是就可以替自己打工了嗎。
隨即,蔣開平只身到廣州一家服裝廠學藝。半年后,她學成歸來,與三人合伙,在永川區來蘇鎮辦起一個服裝珠繡工廠。她負責技術出任廠長,專門承接廣州長青廠業務。由于她對技術要求高,獲得大量業務,廠子很快由幾名工人發展到50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