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廣州兩年,打了兩年工。這樣下去,除了解決溫飽問題,再沒別的盼頭。于是我決定跟同事一起辭職創業。
揣著500元錢,身無所長的我們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在出租屋窩了幾天后,終于想出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翻通訊電話本,看看有沒有能幫助我們的朋友。找了半天,確定了三個,一個做IT,不太熟悉;另外兩個在東莞鞋廠打工,其中一個做質檢工作,是跟同事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最有可能幫忙。跟他聯系上后,他說可以出面向工廠借一批庫存積壓鞋,他作保,我們可以拿去賣了再給錢。
這是個好消息,可我手上只有500元,再加上把心愛的電腦抵押給做IT那位朋友的700元,總共1200元,起步資金真是少的可憐。需要用的地方太多了,首先是運費,從東莞到廣州的運費大約是每箱10元,第一批貨是40箱,總共需要400元;然后要找賣場,剩下800元全部用光也不夠租幾天鋪位,何況生活費還要在里面開支。不能走租鋪的路,怎么辦?冥思苦想,我們想到找有鋪的人代銷這個辦法。
質檢員的工廠是做外貿鞋的,庫存的鞋也大都是外單貨,B品,并不十分適應中國人的消費習慣。但外貿鞋的優點是質量優良,做工精細,所以我們的側重點是把代銷的對象放到那些專門賣外貿貨的店鋪。找到的第一家是做外貿服飾的,店鋪開在一個大型的商場里,但生意不怎么樣。說好合作方式后,我們把鞋運到他的倉庫,外帶幫他賣貨,這正好解決了吃飯問題。我們給他的成本價是每雙25元,他的售價是50元。第一天賣出了23雙,鋪主當天就結算了貨款。后來幾天的生意也一直保持平穩上升的趨勢。半個多月后,我們聯系質檢員,先付清了一部分貨款,再請他幫忙找好銷的庫存鞋。
經商者最注重信用,所以我們每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后,就會馬上打款給工廠。在這個過程中,也慢慢熟悉了鞋的款式、品牌,知道如何鑒別鞋的好壞。但這種生意,中間環節的利潤空間太小,終端商的利潤才是最大的。到了年底,我們聽說廣州每年的花市都很熱鬧,而且只開三天,便想何不在花市里賣鞋呢?三天的租金雖然貴了3000多塊,但肯定能賣出比現在多得多的量。
選中了體育中心的花市場地后,我們自己做起了終端商。怕顧不過來,臨時又請了三個勤工儉學的大學生,每天給他們50元的工資。2003年的春節,是我這輩子永遠要記住的最美好的日子。三天時間,我們賣完了倉庫里大部分的鞋,整整三車!每車有0.6噸重,手里有了沉甸甸的八萬多元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