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能睡3個多小時。”胡永根說,每天很早就要出門收廢品,晚上回家把貨物堆好,一般要忙到凌晨才能睡,凌晨3點又要起床對廢品進行分類、裝車。“當時做的都是轉手生意,利潤很薄,很艱辛。”令胡永根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的一天,他要到成都和別人談生意,翻遍了所有口袋才找到5毛錢,而約好的地方是一家茶館。沒辦法,胡永根只得揣著僅有的5毛錢騎著自行車出發。“摻茶時我借口上廁所躲了出去。”胡永根說,當時他舍不得花身上僅有的5毛錢。
由于當時新津只有三四個人上門收購廢品,半年后,胡永根的生意開始擴大。1991年初,胡永根在新津縣五陽西路三號橋附近以一年5000元的價格租下三間簡易平房,取名“華聲商行”,開始定點收購廢品。
重回起點:刨出萬元被沒收得精光
定點收購后,不用每天外出的胡永根有了更多時間琢磨廢品生意:一斤廢金屬收價4.5元,轉手可以賣6元多,而舊書的利潤很保這一比較,胡永根看到了廢金屬收購的巨大利潤,他將生意的重心放到了廢金屬收購上。“銅、鋁、廢鐵都收。”胡永根說,當時他的主要工作是將收購的金屬廢品分類。由于很多人賣的廢金屬是老化的電線、電表等,要把銅等金屬取出來,就必須把外面包裹的膠皮剝掉。這樣刨下來,胡永根的手根本就看不到原來皮膚的顏色,衣服也是粘滿污垢,“開心的是每個月可以多賺點錢。”
回到起點放棄不如拼搏
胡永根的廢金屬生意并不是一凡風順,1992年的幾次打擊幾乎讓他放棄生意。“最怕買到賊貨。”胡永根說,由于當時廢舊金屬回收屬于特殊行業,利潤可觀卻存在一定風險。有一次,胡永根購買了縣電力公司處理的廢舊電線,因為電線是一截一截的,看上去很像人為割斷的,結果被公安機關認為其物品來路不明,將其沒收,胡永根因此損失了幾千元。
事隔不久,胡永根又被沒收了幾次貨物,“前后損失近萬元。”而這是他做生意以來的全部資產。“起早貪黑地干,結果什么也沒得到。”胡永根想到放棄,妻子也看到了他的困惑,“有個事情做,總有點收入。”妻子的勸慰讓他看清現實:一旦放棄,全家又將陷入困境。胡永根只好繼續在廢品市場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