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來自陜西西安的王培東在北京租賃了一間小房子,為考研做準備。他是7月底從安慶潛山縣梅城鎮潘鋪村離開的,和他一起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后就到此創業的還有同學陳勇,陳勇比他離開得更早。他們曾被評為“安徽省創業大學生先進典型”(全省共10名)。王培東說:“在農村創業,除了資金和經驗欠缺外,最大的障礙是沒有歸屬感。 ”
惆悵離開
兩位農村創業者離別潛山縣
王培東的宿舍位于潛山縣梅城鎮潘鋪村委會二樓,他和同學陳勇在這里居住了一年多時間。陳勇是在7月中旬離開潘鋪村回四川鄰水家鄉的。
王培東和陳勇都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一個學的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一個學的是農村區域發展專業。 2008年4月,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啟動大學畢業生“聯村三人行”活動,計劃招聘一批志愿者前往農村基層創業。得知此消息后,王培東和陳勇立即報了名,隨后他們被安排到潛山縣梅城鎮潘鋪村。
艱難創業
希望發揮自身優勢,增加蔬菜附加值獲利
王培東說,“在沒有走出家鄉的時候,我還感受不到什么;當我走出去之后,才深刻體會到農村的貧窮與落后。”陳勇則表示:“我們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若連我們在農村都無法生存,那只能說明我們太失敗了。 ”
來到潘鋪村后,王培東和陳勇就著手幫助村民建設蔬菜大棚。 22個蔬菜大棚建起來后,他們分到了其中的4個。王培東和陳勇的目標和思路是: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示范展示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促進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促進村莊全面發展;帶動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涌現,實現農村自主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