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投資者來說,張藝謀的每一次跨界操作都意味著吸金之門洞開。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他未必是中國最優秀的導演,但一定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導演。
假設他是個品牌,某咨詢機構做過測評,奧運會之后他價值2億美元,當然這是玩笑,如你所知,類似計算層出不窮而且缺乏公式。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仍在升值,對一個58歲的老男人,這是不同尋常的現象。除了才華與氣質,不可否認,圍繞在他身邊的商業力量的推波助瀾,是讓張藝謀創作平臺(也是商業平臺)越來越廣闊的原因。
《圖蘭朵》的全球野心
50多天后將是張藝謀“鳥巢”版《圖蘭朵》揭幕時刻。網上訂票最低180元,最高1800元,這部意大利杰出歌劇作曲家普契尼最后的作品,在中國曾被禁演了幾十年,但1997年經張藝謀包裝,一度成為中國盛大表演的代名詞。
在“鳥巢”上演《圖蘭朵》,無疑等于把著名歌劇產品、最有影響力的文化人、意義最特殊的舞臺整合在一起。這一次,富有想像力的商人是豪思國際總裁葉迅,他將為《圖蘭朵》投資1億元。“僅僅依靠在北京演出賺錢,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08年北京大大小小4000多場演出總收入不過3億多元,就算達到盈虧平衡,也要吃下北京演出市場的1/3,而我只在北京演兩場。”葉迅與張藝謀并非第一次合作,雙方曾共同組建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競標團隊。
《圖蘭朵》的真正雄心是全球市場。出京后的第一站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然后10月去韓國,2011年去澳大利亞悉尼,接著是意大利、法國、德國,2012年到英國倫敦。除了世博會之外,其他演出地點都是奧運場館。同時,還會策劃相關衍生產品,如圖書、音像、青春歌舞劇、電視劇。《圖蘭朵》創作團隊的藝術家透露,《圖蘭朵》創作團隊包括張藝謀在內的每個人都與豪思國際簽了合同,他們擁有署名權,“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架構”,至于張藝謀在其中是否擁有股權,雙方均拒絕透露。
從1997年張藝謀受邀給意大利佛羅倫薩歌劇院做劇院版《圖蘭朵》,這12年來多個版本的《圖蘭朵》中,張藝謀盡量保持單純創作者的身份。佛羅倫薩歌劇院曾買下劇院版《圖蘭朵》的版權,按照合約他在10年之內不能給其他劇院導演這臺歌劇。這一次可能與之前有所差異,涉及更市場化的激勵機制。關于細節雙方簽訂了嚴格的保密協議。
葉迅認為張藝謀對《圖蘭朵》最大的貢獻在于“話語權”。“你知道歌劇這東西有個族譜,《圖蘭朵》的族譜就在意大利放著,不是說誰都可以改的。張藝謀接手后改動了幾個地方,人家不但允許他改,改完之后各方面反映還都挺好。”
《三槍》打響張氏電影“回防戰”
張藝謀新片《三槍拍案驚奇》還有一周就將拍攝完畢。這是他奧運會后的第一部作品,廣受關注,請了當紅的小沈陽來幫忙號召票房。日前,制片人張偉平說,《三槍》的主要部分已經初步剪完了,已經看過的海外片商,對這部電影表示出極大驚奇。從投資者角度分析,張藝謀的電影可能是個波動性較大的投資品種,不像馮小剛,每部穩中有升。《英雄》全國票房2.5億元,高峰過后,《十面埋伏》少了1億元,《千里走單騎》則僅收回3000萬元,接近1998年的《有話好好說》,而《滿城盡帶黃金甲》一片,票房又猛增到3.2億元。《三槍》這次與“趙家班”的合作對票房的關注不言而喻,可謂打響張氏電影盈利的“回防戰”。
從《英雄》開始,張藝謀摸索通過海外金融機構融資,最初履行了一套復雜手續。花旗風險評估部門對張藝謀、李連杰、張曼玉、梁朝偉、陳道明、章子怡這個組合能創造的價值進行過詳細測算。至《滿城盡帶黃金甲》,張藝謀的個人品牌再次提升,背后有律師和保險商組成的大型合作團隊,渣打銀行為其提供貸款,程序簡化了許多。
《英雄》的“幕前”推手是張偉平,而幕后推手是香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總裁江志強。江志強有“華語電影國際推廣之父”之稱,監制、發行的戰績還包括李安的第一部電影《推手》、《臥虎藏龍》、《霍元甲》、《色戒》等。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也是與他合作,由他與金融機構對接。
據接近江志強的人士透露,當年江志強為《臥虎藏龍》投了1000萬美元,拍完這個片子以后,哥倫比亞以800萬美元買走了該片華語地區以外的發行權,然后僅在美國就創造了1.2億美元的票房,“這么大的利潤空間他沒賺著錢可能有點窩囊,就反過來投資張藝謀拍《英雄》”。
張藝謀“金字招牌”值多少錢?
截至2009年6月21日,在中國內地票房收入超過1億的影片共有39部,其中華人執導的有22部,張藝謀作品居其三,票房總收入約為6.946億元,這一成績僅在馮小剛之下(馮小剛有4部影片票房過億元,總收入為8.23億元),而且張藝謀為奧運會已3年未拍新片。一種被新畫面公司否認的傳言是,他在奧運之后導演費飆升到2000元萬人民幣,這已是華人導演中最高的身價。另外,其在實景演出、歌劇等領域創造的商業價值和個人收入都無法估算,為投資方創造的價值不會在一部大片之下。
對投資者來說,張藝謀的每一次跨界都意味著吸金之門洞開,他的藝術嘗試可以被開發為系列產品,納入文化工業流水線。不過張藝謀不是趙本山,后者已成典型的文化商人,主動參與商業,既是藝術家,也是東北文化的產業推手,而他在產業鏈中就是創作者,沒有進入商業化狀態,盡量在各種商業力量的拉扯中保持平衡,既不能太遠,更不能太近。
所謂“獵金”張藝謀,無非是一群聰明人怎樣創造、維護、提升這個品牌,然后圍繞它去創造商業價值的故事。有趣的是,在這場“獵金”的游戲中,張藝謀本人并未被裹挾,卻又始終是主角。
藝謀制造:商人眼中的賺錢機器
廣西桂林陽朔,兩平方公里漓江為臺,書童山十二峰為幕。第一次演出時,全場座位1888個,還有造型,排列成梯田的形狀,如今只能密密麻麻地加座,加到了3100多個,旺季時一晚要演兩場,場場爆滿,一年總有300來天演出,算下來票房收入就達到1個多億。
陽朔過去只有一條街道,游客不會過夜,現在三、四星級賓館隨處可見,不僅陽朔, 桂林旅游(行情、股吧)資源一度因其他景點分流逐年下降,有了“劉三姐”,該市GDP拉高了2個點。
這就是張藝謀創造的財富效應。《印象》作為一個產品,“張藝謀”三個字依然是核心競爭力。“大家至少都承認一點,首先《印象》系列是張藝謀的作品,接著才會提‘印象鐵三角’,最后才會想到作品本身,現在格局就是這樣。”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李建光說。2006年4月,IDG聯合高盛、海納亞洲向印象創意文化公司投資2500萬美元,過去它僅是一個工作室,接受投資后陸續增加了法務部、財務部、環保部等,已和普通公司沒什么兩樣。商報記者 李瀛/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