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搜狐旗下的暢游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2009年“納市第一股”。9年前,搜狐上市當天就跌破了開盤價,而9年后,暢游上市當天股價上漲了40%
互聯網公司特寫 之 搜狐張朝陽
從傳統門戶到“超媒體”
從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到出身硅谷的“數字英雄”,從小到大,張朝陽在別人眼中總是“很成功”,但他卻很清楚,自己其實一直被焦慮纏繞著。
盡管2000年趕在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搜狐搭上了登陸納斯達克的最后一趟車,但此后,無論是搜狐還是張朝陽,都經歷了漫長的調整和痛苦。
由于最初搜狐的業績低迷,張朝陽的個人能力也開始被華爾街質疑。面對董事會中清一色的老美,張朝陽也一度“被華爾街綁架”,幾乎總是聽命于董事會成員的建議。但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有像其他IT公司的創始人那樣,被輕易地轟下董事局主席的位子。相反,他運用東方人特有的智慧重新掌握了話語權。期間,他還在公司內部提拔了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經過長達3年的技術積累,搜狐的產品終于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其業績從2006年開始漸有起色,而2007年搜狐3.0的推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也終于讓搜狐重返互聯網舞臺的中心。
互聯網曾經讓張朝陽期待、焦慮、迷茫過,如今的他,已經能輕松地應對華爾街以及外界的種種評價。他年輕而美好的夢想始于互聯網,但絕不會在那里終結。
迷茫才作秀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然而由于趕上的是互聯網泡沫破裂前的最后一趟車,在發行當天,搜狐就跌破了開盤價。
此后,搜狐的股價長期在1美元以下徘徊,隨時有被摘牌的危險。從2001年起,張朝陽形容自己的境況是:30%的精力應付董事會,40%的精力應付媒體,只有另外30%的精力用在產品上。
在張朝陽看來,那些藍眼睛、白皮膚的董事會成員骨子里十分傲慢,他們對中國人充滿偏見,根本不信任他這個董事長以及搜狐的中國管理團隊。每次開董事會,張朝陽都要被質問:從哪里賺錢?而如果公司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財務問題,他這個負責人就會被趕下臺。因此當時的張朝陽,每一天都是在危機感中度過的。
但在公眾面前,張朝陽卻以一種極度張揚的方式將他的情緒釋放出來,那時候,沒有人想到他背后會有怎樣的一種壓力。
在天安門玩滑板,是張朝陽做秀的開始,其實當時他只是為了配合一家媒體的拍攝需要,而私下里,他早已過了玩滑板的年紀。
毫無疑問,在所有中國門戶網站的創始人中,張朝陽是最為高調的一個,但事實上,他坦誠,“我秀來秀去,都是為了搜狐。”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張朝陽領導的搜狐都在和另一個門戶老大——新浪爭奪網民。但在最初的很多年里,搜狐一直是新浪的手下敗將。
對于提高點擊率、擴大用戶數量,技術出身的張朝陽自有一套他認為可行的方法,在“同心多元化”的理論下,2000年9月14日,搜狐收購了中國最大的年輕人社區ChinaRen.com;2003年11月,搜狐收購了中國最大的游戲網站17173.com和北京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房地產門戶焦點網。這幾次收購,無疑對搜狐完善門戶網站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進入這些新業務領域也意味著將為搜狐帶來更多的廣告獲取機會。
搜狐上市之后的那幾年,由于精神壓力過大,張朝陽還學會了抽雪茄以及蹦迪。這對他來說既是一種消遣方式,也是對董事會的一種反抗:他故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別人認出自己——在董事會成員眼中,CEO這樣做是不合適的。
但無論是對公司,還是對自己,張朝陽漸漸意識到他需要冷靜下來,“不能再聽華爾街的話了”,花錢買市場、為了美化財務報告而選擇公司的業務,那不是互聯網。張朝陽認為,他應該帶領搜狐“往回走”,走到互聯網應該走的路上去。然而,新浪的優勢是新聞,網易的優勢是郵箱,屬于搜狐的那條路到底該怎樣走?
技術驅動
張朝陽認定,互聯網要做大,就必須在同一個方向上進行多元化和多層次的布局。而所有這些布局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即技術的力量。
從2004年起,張朝陽提出“技術驅動”這一概念。為互聯網用戶服務,就要能提供最好的產品,而所有好產品依靠的是優秀的技術。
2004年8月3日,經過長期的技術研發,搜狐推出全球首個第三代互動式中文搜索引擎“搜狗”。為了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增強搜狐產品間的黏合度,搜狐還對搜狗輸入法進行研發。2006年6月5日,搜狐正式對外發布了搜狗輸入法的第一版。
2004-2006年,是搜狐“閉門造車”、技術積累的一個階段。那期間,張朝陽的個人高調亮相減少了很多。在2005年,為了宣傳“搜狗”,張朝陽成立了“搜狗美女野獸登山隊”,并在當年7月成功登頂海拔6206米的啟孜峰。
2005年11月7日,搜狐正式同北京奧組委簽約,成為百年奧林匹克歷史上的第一個互聯網贊助商。當年,在外界看來,搜狐作此決定是“孤注一擲”,因為當時他們不僅和老對手新浪的差距在拉大,另外兩大門戶網站網易和騰訊也有趕超搜狐之勢。
“超媒體”
2007年對于搜狐是具有轉折性的一年。先是在1月1日,搜狐推出搜狗3.0版本,憑借自主研發的服務器集群并行抓取技術,成為全球首個中文網頁收錄量達到100億的搜索引擎。
2007年,搜狐從博客開始,打響了一場反攻。
2006年,博客開始在中國的互聯網上興起。2006年9月,搜狐推出個人博客“玩•弄”版,到2007年6月中旬,搜狐宣布,其博客的活躍程度已遠遠高于競爭對手。
為了吸引網友,搜狐還推出了一個“博客搬家功能”,張朝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博客搬家到搜狐是棄暗投明,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
在張朝陽眼中,新浪和搜狐的博客走的完全不是一個路子。“我們認為,未來人們上網的方式是從博客入手,而且我們重新定義了博客,搜狐的‘博客’是我們的space,是整個搜狐的入口。搜狐的‘博客’不僅僅是用來寫東西的,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是整合搜狐產品的工具。”
2007年7月21日,搜狐舉辦了第二屆博客大會暨搜狐3.0落成大典。“我們正在構筑一個未來的、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網上的新世界。”張朝陽說。
經過多年的收購以及技術研發,搜狐形成了一張門戶矩陣,其中既有ChinaRen、17173、焦點房地產網、Goodfeel、“圖行天下”等垂直網站,也有搜狗搜索引擎、搜狗輸入法、博客平臺等多個產品平臺。
而在收購與研發的同時,張朝陽也在琢磨如何將這些產品連接起來以及如何增強各個產品之間的黏合度。張朝陽認為,在技術驅動下,門戶資訊是中心、搜狗搜索是打通站內外的橋梁、搜狗輸入法能占領客戶端、博客可以吸引大批用戶提高黏性。通過它們,搜狐矩陣中各個模塊的關系將更加緊密,其協同作用也將真正顯現出來。
在張朝陽眼中,新的搜狐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門戶網站,“就是一個為網民提供最好用的產品、最優秀的媒體平臺”,他如此定義“新搜狐”。他還直言:“新搜狐叫不叫門戶無所謂,它是一個超媒體,是看新聞、看(上傳)視頻、搜索、寫博客、聽歌、玩游戲、玩社區的平臺。”
2007年,張朝陽唯一低調公開的愛好是買入了一條中國最大的私人游艇。這條游艇的中文名字是“快樂號”,英文名字則是“Sunseeker”——“尋找太陽的人,這不就是我的名字嗎?”坐在22米的豪華游艇上,面對碧海藍天,此時的張朝陽開始慢慢學會享受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