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歲的老人除了聽力視力有些下降外,走路不用人攙扶,思維敏捷,表達清晰,要不是親眼看到老人的身份證上明確寫著,出生年月1908年10月9日,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老人有102歲。88歲的老伴丁美君說,平時倆人的飲食沒啥特別,早餐也是再普通不過的包子油條。心態可能是老人家長壽的秘訣,“好善必昌,多做好事多吃虧”,是老人家的人生信條和經商法寶。
少年經商偶得創業秘訣
徐益卿,少年時就開始經商,100歲之前共經歷三次創業,83歲隱退頤養天年,2008年100歲的他再度出山,開始人生的第四次創業。
徐益卿,1908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臨潁縣,幼年喪父,家里窮得吃了上頓沒下頓,12歲被送到到雜貨店當學徒。他住的那條街上有個姓劉的富商,生意做得很大,外人都傳說他家里有個活財神,這讓徐益卿非常好奇,就問富商咋請的活財神。
姓劉的富商說自己沒有活財神,但是有個經商的秘訣。一天天黑后,傍晚富商背著滿滿一袋子錢,拉著徐益卿走到了城邊的大廟,那時候大廟里都是些要飯的窮人,富商就把錢分給他們。富商告訴徐益卿:我沒有活財神,就是天天把錢撒出去,才有錢的。徐益卿不明白,富商說:明去暗來,好善必昌,如若不昌,祖有余殃,殃盡還昌。
富商的這段話,意思就是要多做好事多吃虧,生意自然也會有好的回報,徐益卿一直牢記在心。
后來徐益卿在河南老家第一次創業,辦了卷煙廠,那時起他就時常救濟窮人,經商中也堅持自己吃點虧,讓別人多賺錢。
1946年,徐益卿在上海第二次創業,開辦煙草商行,很快擁有50間商鋪,并擔任上海河南商會的副會長。在此期間,徐益卿經常在商鋪里向窮人提供饅頭和粥。
1956年徐益卿和家人遷居西安市,改革開放后,72歲的他第三次創業,在西安開了一家豆制品廠。老人一直不忘富商教給他的創業秘訣:好善必昌,多做好事多吃虧。那時,很多生活條件比較困難的老家人都受到過他的幫助。
2008年,100歲的徐益卿再度出山第四次創業,承包了西安市郊區的一個農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