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8日,李鵬委員長到重慶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尹明善是唯一出席會議的民營企業家。會后,李鵬委員長親切對尹說:“尹明善,過來,過來,我倆單獨照個像,表示我對民營企業家的支持”。李鵬委員長曾于1997年專程視察尹明善的力帆集團,而力帆集團幾年的迅猛發展及成長,更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1年3月,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一次全國政協會議中,更是欣然對尹明善大加贊揚:“你是一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并在幾次全國政協會上點名予以表揚。
現在的尹明善,身上除了企業“老板”的重任外,其頭上也更有了一系列光環耀眼的頭銜:重慶市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民營科技企業聯合會理事長,重慶市光彩事業促進會執行副會長。2002年被選為重慶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會長。
這后一個頭銜,即重慶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會長,實際也是黨的十六大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因為,歷來全國與省市區三級的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會長,都是由在職黨政干部出任,并非由企業老板們擔當。但,尹明善近期卻率先在全國被選舉擔任了這一要職。其意義,除了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標志外,同時,也是尹明善個人的某種份量的展示。
坎坷人生,艱難困苦,是否反而玉其晚成?
在尹明善于47歲起步創業之前,在他掘到了事業的第一桶金之前,他的人生軌跡中,又有些什么與事業成功有關的內容呢?
他曾對一家雜志社的記者采訪時訴說:早在五十年前,我就開始了自己最初的商旅生涯。
尹明善生在重慶涪陵鄉下的一個小地主家。1950年,12歲的他和50多歲的小腳母親,便被“運動”到荒山頂上一間被棄用的茅草屋,僅憑一塊薄地,幾個鍋碗,生存甚為艱難。
體力不足以種田出糧,只能靠智力養家糊口,他決定“做生意”:從一個好心人手里借了五角錢,步行到城里把錢批發成針,再回到鄉下沿村叫賣。每天五角錢的針能賣一塊多錢,每天賺得的錢,買夠米后就存起來作“流動資本”。幾個月后,他就“富!钡脫碛辛撕脦讐K錢。
尹明善說:最值得記住的就是,通過賣針,我居然懂得了今天所說的資金調用及拆借。
“我是在鄉下賣掉針,獲得資金,再到重慶進貨;有一個相識的年輕人賣雞蛋,是先在鄉下拿錢收購雞蛋,然后運到重慶賣掉。我主動找他商量,講”融資“的辦法:我們兩人的資金可以合在一起用,我在鄉下賣針賣得的每一分錢都交給你去買雞蛋,你可以多幾塊錢多收購一些雞蛋;到重慶你賣掉雞蛋后把錢交給我,我就可以多購進一些針頭線腦,F在看來,這其實是非常成功的資本運作,而我當時只有12歲”。
12歲的孩子不得不“做生意”,與其說是尹明善的聰明能干,還不如說是尹明善少年時代的艱辛困苦。雖然,當時的磨難,并不一定就是能構成今天輝煌的必然前提;但,已成為了“窮人的孩子”的尹明善,早早便不得不為生計著急奔波的經歷,卻無疑為他后來的大器晚成鍛造了不可缺少的素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