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贈送的積分既可以兌換各種商品、還可以積累飛行里程、甚至可以當作現金消費……然而,辦卡時天花亂墜的許諾,等到兌現時常常令消費者“大失所望”。
歲末年初,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信用卡積分兌換儼然已成為各家銀行主打的“酬賓產品”。然而,“聽起來很美”的信用卡積分兌換,實際卻暗藏諸多貓膩。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切不要被那些口頭承諾所迷惑,而是要仔細研究信用卡協議條款,一旦權益受到侵害時,應及時拿起法律武器進行捍衛。
貓膩一:斷章取義混淆重點 以高額積分作誘餌誤導消費者
開卡最高可獲贈3168個積分,推薦別人辦卡還可額外獲得800個積分——這是招商銀行標準信用卡推出的開卡優惠。據了解,招商銀行每消費20元積1分,3000多積分需要消費60000多元才能攢到,聽起來似乎是很劃算的事情。
然而,您可千萬別高興得太早,當記者致電招商銀行客服時,得到的回答是,開卡送積分是有前提條件的,即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刷夠8筆、且每筆消費滿88元方可得到這額外贈送的積分。
“拿到這積分可真費勁啊,我怎么知道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能不能刷到8筆且每筆滿88元,這就是商家的促銷手段,無非是希望消費者多刷卡、多消費。”在深圳從事金融工作的劉兆先生說。
在廣州市天河區正佳廣場附近的一處招商銀行信用卡辦卡點,業務員正賣力地向過往的消費者推薦辦卡送積分的優惠,同時還有公仔、水杯、飯盒等小禮品贈送,引得不少過往行人駐足。但記者注意到,人們似乎只對贈送積分和小禮品感興趣,現場竟然沒有一個人提出要看產品說明、了解信用卡的情況,而招行的業務員也沒有主動提及實現積分贈送所附帶的條件。
對此,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趙中源教授說,現在很多銀行的業務員在辦卡送積分方面相當“慷慨”,但這種“慷慨”其實是隱藏在刻意的“斷章取義”之后,其目的就是吸引消費者辦卡,一旦開卡程序完成后,消費者就是恍然大悟但也為時已晚。
貓膩二:積分兌換只是“浮云” 現實落差讓消費者“很憋屈”
家住深圳市福田區的陳女士持有建設銀行的芭比信用卡,臨近新年,她原打算用積分為女兒兌換一套芭比主題的床上用品,然而,這個6件套的芭比主題床上用品居然需要349000分,陳女士再看看別的可兌換的商品:一個迪斯尼書包需要120000分,即使是兌換產品中“最便宜”的一款自動傘也需要23000積分。
記者了解到,建設銀行的積分算法是消費1元累計1分!斑@套芭比主題的床上用品在商場里買,也不過幾百塊吧,但居然要刷卡消費30多萬元才能換得到,真有點讓人哭笑不得。”陳女士說。
對此,持有三家不同銀行信用卡的廣州市民黃小姐說,各家銀行的兌換品種琳瑯滿目,但真正能兌換的商品實在是少之又少,盡管各家銀行的積分計算方式并不相同,但整體來看都缺乏誠意。因為從現在的情況看來,沒有年10萬元左右的消費額度幾乎不可能兌換到商品。也就是說,積分兌換對于大部分年消費額在10萬元以下的消費者來說,的的確確只是“浮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