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多家銀行都調整了信用卡積分兌換商品的比例,這意味著消費者兌換同樣一件商品需要花費更多的積分,但這種情況并不適用于持有金卡或白金卡的大客戶。對此,某商業銀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隨著渠道以及運營費用的不斷提升,銀行為確保信用卡業務的利潤而采取了這類手段。
“想提高收益,不從改進服務水平上下功夫,卻老打消費者的主意。消費者一年到頭刷卡為銀行績效作出了巨大貢獻,可一旦忘記還款,哪怕是一天的滯納金加上罰息都比得上積分送的那點‘獎品’了。”廣州市民黃小姐說。
貓膩三:兌換限制多 陷阱多 公眾期待消費知情權
兌換商品不靠譜,有所謂的“積分達人”就為消費者支了新招:拿積分換航空里程。據了解,現在不少銀行都推出了與航空公司合作的聯名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消費的同時也積累了航空公司的里程。
如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廣發銀行等銀行都推出了類似的航空聯名卡。積累30000到50000不等的積分便可兌換不同航空公司的里程,看似十分超值。
比如建設銀行的航空聯名信用卡規定,每消費1元積1分,在該行網站的信用卡積分兌換專區可以看到,36000分可以兌換到2000公里的海航里程,40000分能兌換國航和南航等2000公里的里程;而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可通過1500到1800分換得2000公里的航空里程,該行信用卡消費20元積1分,即消費30000元到36000元可得到這些積分。
然而,很多消費者卻反映,里程兌換的限制和陷阱很多,因為基本不可能兌換到心儀的航班。“本想用一年攢下來的積分換個回家的機票,但到年底了,一些熱門航線用積分根本無法兌換,我總不會為了積分找個生僻航線坐飛機玩兒吧。”深圳市民周先生說。
顧客永遠沒有商家精明,消費者在與銀行打交道的過程中,似乎長期都在扮演弱勢群體的角色。對此,廣東深天成律師事務所鄭緒華律師認為,銀行不應過分渲染旗下信用卡產品,而應誠信告知消費者自身產品的局限性,更不能刻意制造賣點。同樣,消費者在面對五花八門的信用卡產品時,也應當從自身需要出發,仔細了解信用卡的各項服務條款,不要輕信口頭承諾,一旦發現權益受到侵害,要及時保留證據、通過法律途徑進行捍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