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溫商的創業之路
在“八大王”們受挫、動蕩、喘息的時期,另一批精明的柳市人借助社會大氣候的改變乘勢而出,他們創辦的企業后來居上,如日中天。與“八大王”們的創業遭遇相比,算作溫州第二代創業者之一的王招富顯然幸運多了。在甌江河畔的汽笛聲中,王招富的聲音在話筒中沉靜而干練。
“我的經歷可能是很多溫州人在外地創業都遭遇過的。”從商20余年的鄭州市溫州商會會長王招富對記者這樣表示。
1981年從樂清芙蓉中學畢業后,王招富就進入了樂清白龍山林場工作,當時他只有17歲。兩年后王招富開始到外地另謀出路,做過養蜂等事,但總是覺得沒有施展才能之地。
1986年,王招富和妻子到鄭州振興商場租了一個柜臺,經營服裝生意,第一年由于沒有進行細致的成本預算和及時捕捉到鄭州消費市場動態等諸多因素,生意虧損了。夫妻倆沒有氣餒,憑著溫州人敢想敢干的精神,第二年就改為自產自銷的方式,夫妻倆起早摸黑,省吃儉用,自辦了服裝加工廠,終于積累了一部分資金。上世紀90年代初,他又開始經營舞蹈鞋,這在鄭州算是獨家生意,生意做得非常紅火。
1994年時,王招富發現敦睦路一帶商業基礎很差,沒有商店,但是這一塊的人流量卻非常巨大,他看中了這里的市場發展潛力,就租用了這些地,合資建起了幾間店面,總共面積約400平方米,仍然經營他最得心應手的服裝生意。對當初這一決定,王招富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做生意,眼光要準,看準了就要大膽去做。事實也證明王招富眼光的獨到。不久,這一帶的商場很快形成了氣候,發展成為鄭州最大的服裝市場,服裝不但在河南省銷售,并且擴大到周邊的幾個省份,還帶動了皮裝生意的熱銷。王招富公司的營業面積擴大到擁有商城大廈5樓和天然商廈4樓約2500平方米。
“這期間,我也遭受了一些挫折。”王招富說,1989年,因為生意紅火,招來綁架勒索,后來還曾被地痞流氓搶走了商鋪。1998年,王招富受溫州市經協辦和鄭州市工商聯合會的委托,開始籌備鄭州市總商會溫州商會的工作。1999年,鄭州溫州商會成立,他當選為會長。“現在生活在鄭州的溫州商人有5萬多,分布在各行各業,成立商會的主要目的是為他們的利益吶喊和維權。”
王招富創業之路,折射出了溫州商人在外創業的艱辛和成功之道,具有了觀察溫商的標本意義。溫商第二代以及以后的創業者們無論在心理還是在事業上,再也沒有了“八大王時代”的心理負擔,民營經濟自此一馬平川。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