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閃閃”的中國市場能否成為周大福上市后的福星?英國知名財經雜志Economist曾就此發表看法說,中國空前繁榮的珠寶市場將為周大福“撐腰”。因為據估算,中國珠寶市場容量已達2500億元人民幣,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
倘若如此,關于周大福上市前超高估值的疑問便是杞人憂天了。12月15日赴港上市前,周大福估值曾高達3000億港元,相當于市盈率26.3至32.9倍。而今年同樣赴港上市的奢侈品牌Prada ,預期市盈率也不過20倍。
事實上,資本市場的浮動只是品牌價值的短期測試儀。Economist的判斷來自于對周大福特有商業模式所形成的影響力—在上市風潮前,周大福的行業角色鮮為人知。
經84年錘煉,由香港新富豪鄭裕彤控股的周大福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珠寶零售商。2010年銷售額達45億美元,是美國著名珠寶品牌Tiffany的兩倍。其純利更是高達30億人民幣。據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一項調研發現,周大福在中國的知名度超過勞力士、寶格麗和Tiffany。
除了和周生生一起拿到全球最大鉆石毛胚供貨商DTC的牌照,周大福還是力拓鉆石公司的特選鉆石商。這使其在原材料環節擁有特殊優勢,并建立了除開礦環節之外,從鉆石采購、配送、切割打磨、加工制造到終端銷售的垂直產業鏈。
其次,周大福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規模不可忽視。在1506家門店中,內地有1417家。截至去年底,周大福在內地市場占有率達12.6%。和周生生、六福等香港珠寶商不同,周大福一直將加盟店比例控制在20%以內,以保證產品服務品質。但在2010年,這一比例上調至35%,預示著周大福穩健經營的風格有所轉變,直指上市融資。
正如其招股說明書所言,融資主要用于擴充大眾化地區的珠寶業務,從2012到2015年,每年開設200家珠寶零售店,內地二三線城市為擴張要地。在內地的712個城市中,周大福目前只在少于一半的城市開設了零售店,但這已讓國際奢侈品牌和珠寶商羨慕不已。
另一個“護身符”,則是周大福植根亞洲人獨特情結的黃金飾品業務。雖然鄭裕彤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突破傳統金鋪模式,向鉆石領域發力,但至今,黃金仍是其最主要的銷售類別。自1956年周大福首創的999.9純金被香港立法規定為香港黃金首飾的成色標準,許多投資者會跟蹤周大福的黃金價格作為參考。
基于黃金較穩定的保值增值能力,金飾在珠寶銷售中宛如穩定劑。2007、2008年,周大福珠寶銷售平均增幅約為30%,并逆市收購宜進利。2009年,很多香港珠寶同行銷售增長為負,但周大福珠寶依然保持15%的同比增長。這與市場對黃金需求的上升有直接關系。“次貸危機后全球金融形勢不穩定,增加了人們對黃金產品的需求。在國內,這幾年其他投資品種表現都不是很好,黃金更受關注。”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張炳南對本刊表示。
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黃金首飾增長最快的市場,在規模上僅次于印度。2011年上半年,中國的黃金消費需求同比增長25%。盡管在今年下半年黃金漲勢有所減緩,但據業內人士估計,未來幾年,黃金首飾消費和投資仍會呈現穩健增長的態勢。對周大福來說,上市很可能只是通向黃金歲月的起點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