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攥15萬元,尹慶在上海租了一個5700元/月的三室一廳的房子,既是辦公室,又是睡覺的地方。注冊公司、購買蘋果電腦、服務器等,一輪下來,幾乎沒剩下什么錢。2011年9月,公司正式開張,主要成員有尹慶、曹翀和尹慶一個學弟(曾在上市公司九城做前端)、一個朋友(曾在上市公司淘米網絡做服務器開發),還有尹慶在完美時空的同事(負責美術)。“我們都不拿工資”尹慶說。而他在江蘇連云港老家的已退休的父母過來給他們做飯吃,飯錢經常都是他父母倒貼。
每天中午起來吃他父母做好的飯,然后開始忙到第二天凌晨3點左右,沒有節假日和周末,這是尹慶和他的團隊創業到現在的常態。“很辛苦。”盡管自己還比較年輕,但尹慶還是叫了聲苦。
奇跡將繼續
2011年12月,《幻想精靈》測試版上線,來自朋友的反饋是:設計不錯,內容有一定深度,玩法有創新。過完龍年春節,第一個ios版本《幻想精靈》正式在91市場上線,選的日子是2012年2月15日。“我們本來想選更有紀念價值的2月14日的,結果因為游戲出了點問題,只好調到15日。”尹慶和其他年輕人一樣有點浪漫情懷。
上線首周,《幻想精靈》僅靠自然增長即成為91市場CYE全平臺單日收入最高的游戲。隨后,收入不斷增長,最高單日收入已超3萬元。“第一次看到有收入我們很激動。”等單日收入超過3萬元,尹慶帶著很久沒“發工資”的兄弟姐妹們去附近的一家川菜館吃了頓好的。
到2月底,觸龍公司的賬戶上已有用戶19萬元的充值,2012年3月,這款游戲給這6人團隊(含尹慶的哥哥)帶來了超過100萬元的收入,單日最高收入達7萬元,用戶付費率5.2%,平均每個用戶給觸龍貢獻90元左右的收入。
有了收入,尹慶開始給團隊發點工資,3000-5000元/月,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不過他自己并沒有領工資。“我們團隊除了一個人有女朋友,其他人都是光棍,沒什么花銷。”尹慶說。最感到欣慰的是尹慶的父母,“因為我辭職了那么久(2011年6月到2012年2月),都沒有收入,他們還是有點擔心。” 尹慶的父母開始像所有的家長一樣提醒他不要驕傲自滿。事實上他們低估了尹慶的理想,“2012年憑《幻想精靈》這款游戲單月收入要超過1000萬元。”
“我們每個月的帶寬和服務器成本1個小時就賺回來了。”尹慶亮出自己的殺手锏:這款游戲的帶寬和服務器成本很低,甚至還能幫用戶節省流量。“這是有門檻的。”但他承認,很多人用心也能做到。
更讓尹慶感到高興和有底氣的是,看到觸龍如此迅猛的發展勢頭,他哥哥也決定在4月份跟他一起創業,哥倆一起把觸龍做大。“我哥技術比較牛,日語很好,熟悉日本市場,做過副總,有一定的管理經驗。”不過當問到他哥哥過來做什么職位,他自己會不會把CEO之職讓賢之時,他斷然地說,“做副總吧,CEO還是我來做,畢竟我是公司最大的股東。”據悉,尹慶和他哥哥的股份加起來超過60%。
尹慶承認自己沒太多的管理經驗,不過他一再提起自己的輝煌過往:曾作為隊長,參加2009年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入選T0P100。“這次比賽一方面讓我的技術功底得到了加強,另一方面也反復錘煉了自己的表達和演講能力,由于做隊長和教練,對自己的管理也有啟發。”
難怪他能在高手林立的黑馬大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很多參賽企業的創始人半天也講不清楚自己公司的產品、商業模式,更別提才藝展示了。在臺上,尹慶三言兩語把公司的優勢講清楚了,最后的冠亞軍爭奪戰,他甚至滿場跑,向很多比他資深得多的創始人拉票,仿佛這只是他在大學里參加的一場比賽而已。
“很多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一個游戲公司靠一款游戲起來后怎么持續發展下去?”尹慶很清楚不少一夜爆紅的游戲公司存在產品單一的問題,“我是學數學出身,會比較重視數據的分析,等我們有一定用戶量的時候,會進行深入的用戶行為分析,并據此做產品開發。”
那是更長遠的事情。
現在,尹慶等著他哥哥加盟的同時,也在拉攏更多他原來的朋友加入觸龍,他要盡快把產品推到更多的安卓平臺,以及日本、韓國、歐美等市場。為適應擴張,他希望公司能盡快融到1000萬元,但他也有意識地把握節奏,太快和太慢都不好。不過黑馬大賽之后,觸龍已名聲在外,他沒法再低調,投資人不會讓他慢下來的。
但愿,尹慶能盡快適應這種變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