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重在“創”字,起在“創”字,創即“創意”、“創新”、“創造”,而我們經常所說的“點子”,即是這幾個“創”的一個濃縮,創業網(www.fswenwen.com)從2006年11月17日起推出“賺錢金點子”故事聯播欄目,讓我們在這里聆聽“金點子”,開拓思路,開啟財富之門。同時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信箱:chuangye#vip.sohu.com(請將#改為@)
上期鏈接:聯播之八十一:“婚姻見證公司”生意大旺
2007年2月6日 第八十二期
寧波女孩賺“蠅頭小利”成千萬富姐
在奉化市尚田工業開發區里,有一個特殊的工廠。近4000平方米的廠房里,生活著180萬只蒼蠅,它們被圈養在一只只有1立方米大小的網籠中,它們在這里進食、產卵。每天,都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帶著一群工人進來伺候這些蒼蠅。女孩25歲,名叫汪日露,4年前,她放棄了在寧波市區一家眼科醫院的工作,回老家養起了蒼蠅。在汪日露眼里,人人討厭的蒼蠅卻如美麗的“天使”,她從蒼蠅里掏出了真金。日前,她還因此獲得了“中國杰出青年農民”的稱號。
■不當醫生改養蒼蠅
5年前,汪日露從杭州衛生學校畢業,成績優異的她,應聘到寧波市區一家眼科醫院,如愿穿上白大褂。2000年12月,一則偶然的消息改變了她今后的道路,南開大學的教授發現蠅蛆中含有大量有益物質,并成功養殖。汪日露的父親從事水產品養殖已經數十年,為提高產量就得給魚、蝦增加蛋白質,偶爾也會喂些黃鱔、雞蛋等,但成本太高。在飼養中,他們發現把蠅蛆喂給魚蝦或者雞鴨吃,動物會紛紛搶食。“能不能工廠化養蛆?”一直為此思考的汪日露,看到消息后如獲至寶:“蠅蛆既含高蛋白能夠提高產量,又有自然抗生素抵御病害,真是一舉兩得。”第二天,汪日露就聯系上南開大學的杜榮蹇教授,經過誠懇的談判,杜教授同意把技術傳授給她。同時,汪日露毅然決定辭職赴天津進修,基本上掌握了國內最先進的養蠅技術。
■賺“蠅頭小利”成富姐
三個月后,汪日露回到老家,決定自己創業。她的舉動令鄉親們大惑不解,也遭到家人強烈反對。關鍵時刻,父親站了出來,投入全部的積蓄,支持女兒辦起了家蠅養殖廠。兩個月后,工廠化養殖家蠅試驗成功,蠅蛆的日產達到了200公斤。汪日露生產的蠅蛆在父親的水產苗種場試驗,試驗后發現,魚、蝦、蟹的生長速度、成活率和抗病性都有所提高。此后汪日露投入資金60萬元,購買了1500只仙居小雞,用蠅蛆養雞。109天后,她養的雞開始陸續產蛋,與常規養殖相比,產蛋期提前30天。蠅蛆飼養的生物雞蛋還特別好吃,在寧波市區的一次展銷會上,她的雞蛋被識貨的寧波人搶購一空。去年,汪日露還為自己首創的“蠅蛆飼養生物雞蛋”技術申請到了專利。如今,蠅蛆不僅用于水產養殖,更多的養雞戶也用上了蠅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蠅頭小利”,竟為汪日露帶來滾滾財源。
■像對寵物一樣伺候蒼蠅
其實,養殖蒼蠅,汪日露也并非一帆風順。當時,有村民找到汪日露,不許她養蒼蠅:因為蒼蠅是“四害”之一,污染環境,傳播疾病。弄得汪日露哭笑不得,只好費盡口舌解釋,她所養的蒼蠅,是無菌蒼蠅,它和家蠅、野蠅是有區別的,它所產的卵粒,狀如泰國的珍珠米,潔白晶瑩,它們都是在絕對衛生的條件下發育成長的。剛開始,汪日露面對這些在蠅箱里四處亂爬的蛆蟲,也是心有余悸,一見到它們就渾身直起雞皮疙瘩。整天與蠅蛆打交道,有時連吃飯都沒有胃口。但時間一長,恐懼惡心感漸漸消失了,她開始與這群“小討厭”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后來,竟敢大膽地將手伸進蠅箱,像呵護寵物一樣,輕輕地撫弄它們。
■戴口罩手套上班的“農民”
如今,與傳統拿著鋤頭的農民不一樣,汪日露笑稱自己是戴著白口罩、白手套上班的“農民”。隨著蠅蛆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汪日露在工業開發區辦起了工廠,蓋起了四層樓房及配套養蠅廠房。面對未來,汪日露表示將繼續投資建廠,擴大生產規模,今年打算再投資400萬元,建造兩幢現代化的養蠅廠房,蠅蛆年產量力爭達到1000噸,帶動周邊500家養雞戶共同致富。同時將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將蠅蛆這種活體飼料進行深加工,爭取銷往全國及世界各地,并計劃對蠅蛆進行深層次開發,早日生產出功能食品、藥品及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