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研沙子鉆研出一個百億富翁,這里給出的是一個關于創業的真人真事。
仁創的沙子分成三個系列:覆膜砂能做汽車模具;孚盛砂能用于石油開采;生泰砂能收集雨水、治理污水、淡化海水。
看似沒有關聯的三個領域,其實在秦升益看來,只要改變沙子的物理屬性這些都不難做到。從1985年秦升益第一次“治沙”開始,沙子在他眼里就成了有生命的東西。
那時秦升益剛剛參加工作,看到工廠做精密鑄造材料要用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成本高達1000美元一噸的鋯英砂,于是他想能不能用我們國家沙漠上普通的石英砂來取代這種進口沙子從而降低成本呢,石英砂一噸只要10元錢,成本優勢實在太明顯了。秦升益把他的想法告訴了自己的同事,可是所有人都嘲笑他異想天開,因為石英砂膨脹率是鋯英砂的3倍,加熱后變形就無法達到精密鑄材分毫不差的要求。學鑄造出身的秦升益當然知道這種差別,可是他總覺得一定能找到攻克這個難關的方法。
如何解決石英砂遇熱膨脹的問題是秦升益首先要克服的難關。經過苦苦思考,一個靈感突然打開了他的思路。《周易》中有言:“一陰一陽之謂道。”酷愛國學的秦升益想到膨脹是“陽”,要想讓沙子不膨脹就需要“陰”來克服,這個“陰”無疑就是收縮。只要把沙礫表面包上一種能收縮的材料,在沙礫膨脹的同時外面包裹的材料卻收縮,這樣陰陽相抵,不就能解決沙子遇熱膨脹的問題了嗎?以后的3年中,秦升益一共用了9000多公斤沙子,經過6000余次試驗,終于研制出“耐高溫覆膜砂”。
這種沙子的性能與進口沙完全相同,但是價格只是原來的一半,一經問世馬上受到市場的追捧。隨后他利用一系列關于覆膜砂的技術,解決了我國汽車制造業發動機缸體等復雜鑄件和大口徑離心鑄造管的生產難題,甚至成為汽車制造國產化的重要推手。目前,國產化轎車發動機95%以上是用覆膜砂技術制造而成。到2008年,光仁創銷售的覆膜砂就累計達100萬噸左右,其技術轉讓廠家銷售高達500萬噸,累計銷售額約100億元人民幣。
但是秦升益并不滿足。將沙子用于鑄造業所帶來的產業機會已經見頂,如果將沙子用于其他產業一定仍然大有可為。
2003年仁創第二個創新技術產品“孚盛砂” 研制成功,被譽為石油開采界的“增油劑”。這種產品可以通過壓裂工藝大幅度提高石油產量,目前,大慶、中原、遼河等10多個油田都已經使用孚盛砂。很多專家根據油田反饋數據粗略計算了一下,如果中國所有油田全都采用孚盛砂的話,每年多開采的石油相當于一個大慶油田一年的產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