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 也發現,相較于西方國家,中國母親更希望孩子更快地成長。這讓某些嬰幼兒產品的生命周期有所縮短,從而為相關品類的企業帶來挑戰,但也意味著早教市場的巨大機會。例如,中國嬰兒通常在四個月時就開始吃固體食物,這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時間要早兩個月;不到兩歲時,他們就開始學習怎么上廁所。重視嬰兒早期快速發展并將此視為孩子未來的競爭優勢,促使中國父母更新嬰幼兒產品的速度比西方父母要更快。因此,企業必須想辦法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同時還要思考如何充分發掘早教市場的機會。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方向是生育方式和產后護理方式變化所帶來的新產品需求和品牌接觸點。例如,剖腹產深受歡迎,自2007年以來超過50%的媽媽選擇了剖腹產。由此帶來的相關癥狀(如哺乳期推遲),直接導致對吸奶器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需求增加。又例如 “坐月子”的傳統。這種獨特的產后護理方式要求產后一個月內的新生兒媽媽必須盡量待在家中,避免從事戶外或者任何體力活動,還要多吃營養補品或食物以加速產后的恢復,甚至對年輕的八零后媽媽來說也是如此。它使得一些新興的服務(例如坐月子中心、月嫂或坐月子餐)正日漸受到歡迎。而這些新興服務,對企業來說正代表了潛在的品牌接觸點或者影響媒介。
小城市的購買力
要在中國的嬰幼兒產品市場取勝,較小城市的消費群體正日益成為企業必須占有的重要細分市場。較小城市的購買力隨著消費者不斷跨越中產門檻(家庭年收入在人民幣六萬元至十萬元之間)而日益加強。BCG預計到2020年, 中國將會有1.34億戶中產及富裕階層家庭,其中70% 將來自三級或三級以下的城市。這些小城市的中產及富裕階層家庭要比大城市的同類家庭更有可能增加或者升級消費。例如,在三級和三級以下城市,80%以上的媽媽表示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產品,她們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花更多的錢。在三級城市,一個母親花200多元人民幣(約30美元)購買一罐900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并不少見,盡管這甚至高于美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平均價格。
然而,小城市中產及富裕階層家庭的消費需求與消費行為相對獨特且充滿變化,企業必須為其量身打造適當的營銷方式。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他們與大城市同類家庭的顯著差異。舉例來說,很多小城市的消費者不太容易理解先進的產品設計指標,很難以此區分產品差異,但是更容易受到促銷員和電視廣告的影響。他們還容易被一些本土品牌的營銷戰略迷惑,把它們錯認為是國際品牌。另外,這群遍布中國的龐大人口中也存在高度的地理差異。例如廣州等東部和東南部沿海地帶的消費者一般青睞國際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而西安和成都等內陸地區的消費者則更傾向購買本土品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