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創業者是一群穿著牛仔褲的年輕人,他們有夢想、有激情、有無數新奇好玩的念頭。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將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為有價值的事業,但李想做到了。這個生于1981年的大男生,如今已是一個真正的CEO——他創建的互動媒體泡泡網和汽車之家,個人身價過億。 他領導著160人的團隊,展現著作為一個職業管理者的穩健與才干。
(姚聿弓)
平凡人家走出的實干家
李想是又一個在傳統教育體制之外成長起來的個案。在高三那年他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不上大學,繼續創業。那個時候,他自己做的網站“顯卡之家”已經開始實現盈利,他也因此順利賺得人生“第一桶金”。“就是這件事改變了我之后的生活,順理成章地把我引到了創業的道路上。”李想坦言,“如果當時沒有做出一點成績,我應該還是會去上大學,那么興許現在我就是一個IT方面的編輯了吧。”
對于李想來說,在當時得到父母的支持是極其可貴的。“一開始他們也不贊成我放棄讀書,但我告訴他們,我要創業就沒法兼顧學業,他們最終還是尊重了我的選擇。”李想回憶道,還在上初中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給了他一份存折,里面有可供他支配的零花錢。父母徹底“放權”,尚年幼的李想卻從不胡亂揮霍,每個月最大的開銷就是購買各種電腦方面的書報雜志。“也許從那時起,他們就相信我能管好自己的事,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今李想“紅”了,他的泡泡網和汽車之家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但李想笑著說,其實到現在父母也不清楚他究竟在做什么。“他們只是從報紙電視上知道我現在干得挺好,我爸爸經常會上網去看看我的網站,但我想他也搞不明白。”事業做大了,李想仍時刻牢記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一,做人要講道德;二,培養能力比學習技巧更重要。他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他的整個團隊。
杰克·韋爾奇是榜樣
“雖然我放棄了上大學,但我自始至終沒有放棄過學習。”李想如是說。在學生時代,李想就靠著多年從書本上積累下來的理論知識為各種電腦類刊物寫稿。令人很難想象的是,在這個如此強調實踐操作的領域,李想竟能全靠“紙上談兵”,成為一個專業的“電腦達人”。
“說起來,好不容易擁有自己的第一臺電腦時,我都不知道鼠標怎么用!但要說到系統和硬件,我所掌握的東西已經超過了學校里的所有人。那個時候我已經不跟自己的同學聊電腦了,都跟行業內的專家聊。”
李想目前經營的網站“泡泡之家”,稱得上是業內第一的數字產品互動媒體,簡單地說,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就是向會員推薦最值得購買的IT產品,提供最專業的測評報告。這件事,其實他當學生的時候就已經在做了。所以有人說,李想就是為這個行業而生的,他完美地將事業和興趣融合在一起,做得有滋有味。
在大多數同齡人還處在“受雇于人”的狀態之下時,李想已經當上了CEO,他手下的員工,很多都比他年齡大。問他:管理事業和管理人哪個更難?他笑笑說:對一個CEO來說,管理事業就是管理人,團隊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
經歷過手下一半員工在一夜間辭職跳槽的人事危機之后,如今的李想更注重與團隊成員的交流。他關掉msn,堅持與大家面對面地談,分享各自的觀點與看法,不以“領導”的角色自居。李想的“汽車之家”2005年成立,如今已在同類網站中躋身前三名。“一開始公司自己的人都不相信我們能發展得這么快,但我要給大家信心,告訴我的團隊我們可以做到,結果我們真的做到了。”
李想告訴記者,杰克·韋爾奇就是他現在的榜樣和目標,這個目標并非指杰克·韋爾奇所取得成就,而是指管理大師的思想和作風很值得他仿效。看來這位年輕的CEO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不斷去學。
不要被創業概念沖昏頭
在“80后”這個群體中脫穎而出的李想,又一次給了許多對“創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者信心。但對于“大學生創業”這個話題,李想卻要毫不留情地澆一盆冷水。“創業成功的幾率就跟中彩票一樣,大家看到的只是成功的例子,其實背后的失敗者不計其數。我只是一個個案,并不具備普遍意義。所以,我不鼓勵盲目的創業,更不喜歡那種‘考不上大學或找不到工作就去創業’的想法。一個就業失敗的人,肯定是沒法創業的。”李想認為,如果說他身上有什么可借鑒的經驗,那就是:只要主動出擊,努力地把事情做好,一個人就能掌握生活的主動權,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點,無論對于創業者還是就業者,都是適用的。“我覺得現在有一些大學生心態很消極,他們往往是被動地接受生活的安排,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其實在我看來,如果花四年的時間把基礎打好,學一點真正有用的東西,同時抱一個良好的心態,將自己的位置放低,一路腳踏實地地走過來,怎么可能找不到工作?我看這樣的人哪個公司都會搶的吧?!”
讓李想從一個“老板”的角度談談他選擇員工的標準,他的回答是:良好的心態,出色的能力。這與他曾經說過的“泡泡網只要兩類人:一流的人;努力成為一流的人的人”完全相符。李想繼而補充道:“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工作中的‘不做’。做了,即便失敗也獲得了經驗,但不做就什么都得不到。”
擁有了財富也擁有了名氣,可李想卻依然樸實得像個學生。那么對他來說,財富意味著什么?“創業不僅僅是為了獲得財富,更多的是為了實現夢想。最重要的是堅持一種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態度,那么財富就是遲早的事。”站在2007年的入口,李想的目標是“成為行業領跑者”。“跟門戶網站一樣,我們這個領域也已經走到決出勝負的時候了。到2008年,我希望我的泡泡網和汽車之家都能占領第一的寶座。過去我們做的事好比是在一塊地上蓋了很多小房子,接下去就該推倒這些小房子建高樓了。”顯然,李想已經躊躇滿志地做好了大干一場的準備。
記者手記
帶著年輕的成熟
北京的冬天很凜冽,但一走進李想他們的大辦公室,就能感受到一股生動的暖意:橙色的燈光很柔和,緊湊的格間里走動忙碌著的都是一群年輕人。李想準時出現在會議室,臉上帶著謙和的笑容,沒有我想象中的那種成熟世故的味道,正如他的同事所說:“他是個很隨和的人。”
李想接受過太多媒體的采訪,說過太多次相同的話,但這一次,他還是顯得耐心又客氣。見記者忙著做筆記,他還經常會故意停一停。在他自己的博客上,李想寫道:“我愿意為公司當一枚棋子。”所以宣傳自己,說到底都是為了這個團隊,為了目前他所珍惜的這一切。
李想長著一張屬于“80后”的年輕的臉,但在思想、判斷和執行力上,他似乎擁有超越年齡的理性。沒有打算重回學校的李想,執著地要在創業的道路上乘風破浪。那么,祝他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