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舟遇到泡沫撤得比誰都快 千橡矩陣被分拆
陳一舟曾經希望通過大量收購Web2.0網站來迅速完成千橡集團的上市,但現實逼他打消了一切幻想,開始從頭修煉贏利的基本功
剛剛結束新業務上線的新聞發布會,又經歷了幾輪電視臺、網站和報紙的輪番轟炸,面前的陳一舟略顯懶懶地陷在沙發里,很像一只狡猾的貓。
這是陳一舟參加的千橡集團在2007年新年的第一場發布會,過去一年中,類似這樣的發布會,陳一舟已經難以記清總共出席了多少次。在2006年初獲得創紀錄的4800萬美元風險投資后,從貓撲網正式亮出“我的空間”,到推出5G校園網、再到UUme轉型微視頻……每當這個時候,總是能看到陳一舟大大咧咧地走上前臺發表講演,而千橡也在陳一舟的一次次講演之后成為名副其實的Web2.0大雜燴,以此形成所謂三條業務線及七大網站品牌,涉及無線增值服務、網絡社區和寬頻等多個領域。
作為一家在短短半年之內迅速膨脹為員工超過千人的互聯網公司,頻繁的收購和概念意味強烈的業務組合讓外界對陳一舟奉行的“拿來主義”質疑不斷,“千橡上市”亦成為中國互聯網界最具爭議的懸案之一。事實也驗證了人們的懷疑。
在2006年年中,千橡經歷了其發展過程中最大規模的裁員和業務線縮減。就在大家以為陳一舟會暫停收購和推出新業務調整一段時期時,時隔不過1月,千橡宣布收購校內網,這是一家模仿美國Facebook.com的在校大學生社區網站,2006年底,千橡高調宣布涉足門戶,一個多月之后,陳一舟大舉殺入網游。
一邊大幅剝離和精簡業務線,同時卻又不斷增加新的業務,陳一舟的舉動讓同行連呼“看不懂”。
泡沫來了
曾經經歷過上一輪互聯網泡沫的陳一舟對于網絡泡沫保持高度敏感,他判斷泡沫的根據有兩個因素,一是該領域有大量公司參與,同時有大量的資金投入,而第二個特點則是業界開打互相攻擊的口水戰。
一旦確認泡沫已經來臨,陳一舟的選擇是“撤得比誰都快。”
在國內,Web2.0領域的競爭者越來越多,僅模仿Youtube的微視頻網站就已經多達數百家,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風險投資也變臉拒絕投資Web2.0,更重要的是,千橡希望以Web2.0整合者打包上市的概念沒能獲得資本市場認同。
“要是提供同類型的需求,你抓用戶和粘住用戶的能力不如你的競爭對手,或者經過你的努力也不行,因為本質上你的產品性質不一樣,它(競爭對手)能夠更有效地滿足某種網絡需求,那你就應該放棄,不能堅持,堅持的時間越長,虧的就越多。”在陳一舟看來,“互聯網的產品和股票是一樣道理的”。
收縮戰線,陳一舟的動作顯得比擴張時更快、更果斷。2006年7月,千橡旗下“Youtube模式”的新版Uume以短視頻共享網站面貌上線,僅僅兩個月后,陳一舟就大幅縮減了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僅僅保留了基本的維護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千橡的視頻、所有客戶端業務都被精簡。
陳一舟精心組合的千橡業務“矩陣”被分拆了。
隨著業務裁撤而來的是千橡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裁員,9月,公司近20%的員工被迫離職,在相隔一個多月后,千橡又進行了規模較小的第二輪裁員。
不賺錢的Web2.0業務收縮了,陳一舟開始尋找新的業務主線,這一次他回歸傳統。2006年11月,千橡宣布進軍門戶,把貓撲定位于“新媒體、新門戶”,新的貓撲門戶包含有新聞中心、互動中心和娛樂中心三大部分。“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我們做資訊就是踏踏實實的,砸一百多個人踏踏實實做,不要求資產一下就贏利,要長期培育。”陳一舟說。
同樣依靠社區資源起家,陳一舟對網易丁磊贊譽有加,如今他要做的就是向丁磊學習,把貓撲社區里積累的用戶轉移到能夠掙錢的網絡游戲中。
無獨有偶,陳一舟此次代理運營的網絡游戲為廣州網游數碼公司研發的《大話戰國》,而該公司的研發團隊正是來自網易,公司CEO梁宇羽中曾負責網易公司的網絡游戲成名作《大話西游online I》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