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58同城的業務從單純的C2C調整到C2C和B2C并存,依賴C2C獲得信息和廣告,依賴B2C獲得企業用戶的付費。這讓58同城終于有了大幅度的收入增長并在2009年實現了盈利。
隨著第二輪、第三輪和第四輪投資的進入,2010年和2011年58同城進入快速擴張的階段,除了繼續夯實分類信息業務之外,還開創了電子商務業務,其中的團購業務做的有聲有色。這期間,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從幾十人發展到幾百人,進而達到現在的數千人,在幾十個城市擁有分公司。
這是一個值得自豪的事,但同時也是備受爭議的地方。因為當美國同類網站Craigslist.org收入已達一億美金的時候,員工不過是幾十名,他們不做銷售,只做客服,平臺設計極其簡單,卻可以很好的進入盈利階段。
所以58同城又開始站在風口浪尖上了——中國流量前30的網站,第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還沒有持續盈利。一度有消息傳來,說58就要準備上市IPO了。過了一會,又有傳言說58同城遇到了危機,再不IPO就“難以撐過這個冬天”了。
“不過,每一次出現謠言,不僅不會動搖我們,反而會讓公司的每一名成員出奇的團結,一致對外。原來可能存在的一些小矛盾反而得到化解。在這方面我應該感謝謠言……如果說有什么能讓自己對這份事業更有信心,那就是58同城實打實的數據體現。每一個月,每一項業務,我們都在持續穩定地增長,我可以自信地說58同城已經發展到可以不依賴外力,自己健康成長的階段。”針對各種議論,姚勁波如是說。
事實上,58同城可以持續融到資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投資人對業務方向的看好和持續穩定增長的業務數據。“所以我說我們最應當最警惕的不是虧損,而是你不增長。”提到盈利的問題,姚勁波說。“根據58現有的流量和規模,我們想盈利也是很容易達到的。只要停止廣告投入、停止擴張馬上可以實現盈利。但是分類信息網站最重要的競爭力就是規模,用戶需要在這個平臺上看到盡可能多的信息,這同樣是個贏者通吃的類型,所以我們現階段最重要的事,依然是鞏固用戶規模和提升用戶體驗。”
以激揚心態面對和解決問題
很多人都用過58同城,但也幾乎所有用過的人都會抱怨服務還不夠理想,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有需要還是會去58同城尋找幫助,因為它已經是中國最好的分類信息服務商。所以姚勁波總是有種責任感——去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用戶的信任,讓這個日常生活的平臺變得無比便捷和實用,這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當面臨困境時,需要你堅定對事業的信心并堅持,同時不斷應對變化,做出有效調整。另外,我是一個愿意投資未來的人,就是在風險還沒有出現之前就想辦法化解掉,比如無線互聯的應用還沒普及時,就花費很多資源去做準備,就是你花了很多錢現在可能看不出效果,但是他卻可能為你化解未來的風險。我熱愛這些風險和危機,因為它們每一次出現,就意味著我有機會因此而趕超對手。”姚勁波對我說。
如果你上網去租房,你會發現太多虛假的中介信息屏蔽掉了個人信息;如果你發布一條信息并留下電話,你也會常常被騷擾,且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外流……等等。我們對生活服務的不滿意太多,而這也正是58同城每天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面對企業的銷售是我們收入的重要來源,但是如果沒有大量的用戶參與和滿意的體驗,這一切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如何提高用戶體驗,是我們天天在思考的問題。”姚勁波說,“我最愿意看到客戶發來的批評和抱怨的聲音,我一定要親自看一下。一般情況下,如果客戶使用58同城之后感到滿意,他是不會說的。但是如果客戶覺得不滿意,他會說出來,而在一萬個不滿意的聲音里,可能只有一個會被反饋回來,所以我們格外珍惜這種聲音。”
據說Craigslist.org的創始人不愿擔任CEO,而是做一名客服人員每天花費十幾個小時來刪除那些虛假信息,而對于姚勁波來說,同樣必須站在客服的第一線。
客服問題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大問題,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去鑒別信息的真偽,不斷升級的技術去整理用戶信息建立信用檔案。過去信息分類網站只是提供大量信息,讓它們盡可能真實,后續的工作和責任,則是用戶自己的。而姚勁波現在要解決的是,怎么能讓這個過程變成完全的線上活動,就是將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和進一步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同時打造更便捷的流程。
“所以,我們下一個階段將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是說建立一個平臺你隨便發個人信息,后面我就不管了,整個交易流程我都在參與、監控和保護。這就是我們現在進行的消費者保護計劃。”姚勁波介紹,基于生活分類信息而建立起來的電子商務服務和團購業務,則是58同城目前異軍突起的業務。“我們做的是基于生活信息平臺的電子商務,這是58同城獨有的特點和優勢,因為我們建立了大量的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我們不與其他的電子商務和團購網站比較市場地位,因為我們正是基于自己的客戶來完善服務,這是信息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一個新的嘗試。”
為此,姚勁波興奮地發現58同城的事業可以做到更大。“這個平臺的發展前途,比我最初的預想要大,雖然速度慢些,但這是一個持續增長的事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