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拳擊手,要不然就根本不要到場。”
這是一群聲名并不算太顯赫的連續創業者。他們曾經試圖開創大場面,卻經歷了慘痛的教訓,不少人隨后也在創業路上幾度蹉跎。但如同《鐵甲鋼拳》里被人遺棄卻最終閃耀全場的小個子機器人,他們并不是生來的陪練者,移動互聯網就是他們重新迸發能量的舞臺。
陳華和吳世春曾經是一對創業搭檔,7年前這兩人聯合創辦了酷訊,以“生活搜索”概念閃亮一時,但又在公司陷入低谷時雙雙出局。幾經換道,他們先后進入移動互聯網,前者做了現在火爆的手機K歌應用“唱吧”,后者則成為美食搜索應用“食神搖搖”的創辦者。
出身酷訊的創業者并非只有陳吳二人,還有一批在酷訊動蕩期離開的產品和技術精英。相比國內赫赫有名的“谷歌創業幫”,抑或頗受關注的網易系創業者,“酷訊派”略顯低調,但這群曾在一起戰斗過的人卻在經歷了不同挫折之后集體選擇了移動互聯網作為新的戰場。
張一鳴,原酷訊技術委員會主席,他離開酷訊后做了房產搜索網站99房(合并原酷訊房產),但后因政策變化無法繼續為繼,他轉而創辦了字節跳動公司,專注做社交數據挖掘類移動應用,如已擁有750萬活躍用戶的個性閱讀應用《今日頭條》。
曾廷坤,曾經在酷訊做技術開發。農場游戲最火的時候他離開酷訊,和他人聯合成立了游戲公司玩蟹科技,任CTO。這家公司去年推出的手機游戲《大掌門》,目前是蘋果應用商店最暢銷的游戲之一,月收入超過2000萬人民幣。
周青松,原酷訊房產搜索產品經理;嚴峻,原酷訊高級工程師。他們曾經從酷訊過渡到99房工作,去年則一起創辦了517旅行網,最近推出了手機應用“旅行記”。
不完全統計,2008-2009年間先后出走的前酷訊員工近一兩年已經創辦了十幾家公司。盡管大多數仍在大眾視線之外,但上述幾個集中爆發的明星應用產品,卻已經開始讓人關注起這個以早期酷訊工作經歷為情感紐帶的創業群體。
一群失意于互聯網垂直搜索的創業者,如今集體在移動互聯網上煥發青春。他們從過去數年的跌宕起伏中吸引了哪些教訓?
出酷訊記
陳吳時代的酷訊完美演繹了一家“熱錢寵兒”的起落曲線,這家曾聲名鵲起的創業公司以火車票搜索起家,擁有夢幻開局:一年時間就融到了過千萬美元資金,并試圖在生活搜索領域開創大場面。但不過三年,美妙幻夢即遭遇現實挫折,找不到商業模式,資金耗盡,裁員,2008年中,酷訊宣布放棄原定路線轉型在線旅游,陳華和吳世春先后黯然離職。
離開酷訊之后,他們一開始都沒有能擺脫搜索心結和路徑依賴。陳華去了阿里巴巴繼續做搜索研發,之后又跳出來繼續創業,他先是基于搜索技術做了電商導購促銷網站最淘,沒過幾個月就失敗了。吳世春也折騰了一段時間后創立樂呵互動,最初產品形態有點像原來的酷訊的餐飲搜索,但又做成了一個SNS社區,做的也并不順利。直到陳華做了唱吧,吳世春改做食神搖搖,才開始慢慢火了。
其他“酷訊派”創業者也多來搜索或酷訊情結。張一鳴做的閱讀應用《今日頭條》,與信息訂閱派的路徑相左,核心是信息聚合和數據挖掘。“他做的產品還是用搜索引擎的技術,跟原來酷訊(的思路)是一樣的。”在陳華看來,張一鳴是“酷訊派”中最專注搜索的人。即使是周青松和嚴峻,他們創辦的517旅游網看似和搜索無關,實際上也從陳華當年在酷訊時立項的旅游社區“一起玩”中萌發了靈感。
但他們已經不可能再走與酷訊相似的道路。這是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也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互聯網已經沒有太大的機會了,在互聯網上再想建立一個新的品牌非常困難。不是個人能力的問題,跟能力已經沒有關系了。”陳華說。
唱吧2012年5月31上線,數月間用戶超過千萬。在陳華看來,移動互聯網是一片空白,沒有東西是已經確定的,每一個應用都有生存的價值空間,只要切到一部分用戶,那部分就會有價值。
曾廷坤之所以選擇手機游戲創業,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現在頁游和端游的格局已經很穩定,新加入者面臨的門檻會很高,而且推廣成本不菲,相較之下,手機游戲剛剛開始,充滿了機會。
但真正要做成一件事并不容易。曾廷坤創業路上過了三四年苦日子,用吳世春的話說是“憋大招”,直到去年推出《大掌門》。公開的數字顯示,在去年12月蘋果App Store中國區收入榜上,《大掌門》以423萬美元的收入排名第二,這在國內手機游戲產品中可謂首屈一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