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帶著淘金者的夢從河北農村南下廣州,傾其所有做起了一個南瓜夢;
他,懷揣奇思妙想一路走來,把一個南瓜最高賣到8000元,4年賺到300萬;
他,就是張寶衛。
張寶衛1986年從河北農村到廣州闖蕩,一直在水果批發市場做生意。
2001年4月,在一個經銷種子的朋友那里,他見到了一種奇特的小南瓜。這種小南瓜是剛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外形奇特、顏色鮮艷,主要以觀賞為主,因為尚屬新鮮事物,很多人怕種植開發有風險不愿購買,但張寶衛卻對這種小南瓜動了心。
張寶衛覺得,用南瓜作裝飾品在廣州還很少見,如果搶在別人之前推出,效益應該不錯。他決定引進這種小南瓜試試看。
說干就干,張寶衛搜羅了各家種子公司,以每粒1元的價格引進了30多個品種、5萬粒種子,與廣東陽江的一個種植基地,一下子簽了40畝小南瓜的代種合同。然而,就在采摘上市的前一周,一場突如其來的臺風席卷了種植基地,已經成熟的小南瓜全部毀于一旦,張寶衛的夢想被徹底打碎。
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不服輸的他決定再賭一把。
張寶衛拿出做水果生意的20萬元積蓄,幫助重新建起了種植大棚,并再次引進了5萬粒南瓜種子,連同自己的希望一起播種了下去。2002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張寶衛終于品嘗到了收獲的喜悅。
張寶衛在工藝品市場租了一個門店,把目光瞄準了來購買家居裝飾品的人群。僅4個月時間,張寶衛的10萬個小南瓜就銷售一空,賺到了70多萬元。此時他卻突然決定,削減小南瓜的種植量。
“賣的好呢,肯定有很多人要跟風。我們要減量,尋求新品種。”
經過多方考察,他發現有一種美國產的巨型南瓜種子剛剛上市,這種南瓜最大的可以長到300斤,觀賞性更強。張寶衛決定將主要精力放在巨型南瓜的開發上,推出自己的高檔產品。
2002年底,張寶衛的巨型南瓜成熟了,這一次,他帶著南瓜直接上了酒店。巨型南瓜成了吸引顧客的招牌,各大酒店爭相效仿。
南瓜光禿禿的,如果能夠在上面弄出幾個字,有點圖案,效果就更好了。如何讓南瓜長出字來,張寶衛又動起了腦筋。經過近兩年的實驗,2004年10月,張寶衛終于獲得了成功,他的果實刺字法還申請了專利。
刺字南瓜成了顧客購買禮品的熱點,價格也由每個500元升到了2000元,最貴的賣到8000元一個。
最近,張寶衛在廣東佛山建立了自己的農業示范園,準備大干一番。
“我就喜歡做冒險的事,因為我嘗到了風險的甜頭,有風險才會有利潤。”他已把嘗試風險當成了人生的一種樂趣。
專家點評
供給也可以產生需求。能不能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做精,只要能做出不斷的花樣來,就會有不斷的新的市場,這是張寶衛做南瓜的啟示。
人們做生意,往往從熟悉的地方入手,可如果你能夠開發一個新市場,就可以降低風險。所以我們說要創新,創新可以降低你的成本,從而超越競爭,降低風險。
張寶衛南瓜的價值就體現在這里,他顛覆了南瓜原來的概念,所以實際上他打的是另外一個市場。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就沒有競爭了,不要簡單地覺得那種只有知識含量高的東西才可以賺大錢,有時候創業時形成的小的產品往往能賺錢甚至賺大錢,我們叫做小產品,大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