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的女當家下崗職工的創業故事
聽說么學紅的故事,緣于在太平區高德街道西城社區的一次采訪,社區主任告訴記者,在西城社區有一位敢闖敢拼、執著頑強的奇女子,一個城里的下崗女工,到農村包地種樹,如今她已成為那片“綠色銀行”的女當家,她的創業故事足以感動身邊的每一個人。4月3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么學紅創業掘金的地方——阜蒙縣于寺鎮八里卜村的一片生機盎然的林地。
見到么學紅,果然如社區主任所言,她快人快語,性格爽朗潑辣,渾身充滿了朝氣和活力,當我們交談的時候,她的臉上寫滿自信,還有成功的喜悅。
自強自立,做命運的主人
38歲的么學紅說,10多年前自己下崗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當時的她,一畢業就到海州礦交換臺工作。一個風華正茂的女孩子剛畢業就捧上了“鐵飯碗”,真是令人羨慕。然而,天有不測風雨,1995年,企業正式宣布破產,此時的么學紅感到萬般的失落與無奈,前方的路在哪里,她陷入了痛苦的思忖之中。
不服輸的么學紅,不甘心閑在家中無所事事,決心靠創業改變命運。她做過服裝生意,還擺過攤賣過菜……但是幾年闖下來,她始終也沒有找到一條成功的道路。么學紅想,樹挪死,人挪活,我就不信沒有自己的路!換一種思路,就是換一種活法。城市無路可走,去農村搞種養,也許是一種出路。于是,2001年,她說服了親友,大膽承包了阜蒙縣于寺鎮八里卜村的200畝林地,走上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難忘最初的“帳篷歲月”
到農村創業,想法雖好,但談何容易?生在城市、長在城市的么學紅,對農村的一切都感到十分陌生。特別是提起那段“帳篷歲月”,么學紅每次都是眼淚圍著眼圈轉。2001年6月,么學紅和丈夫帶著帳篷,正式“駐扎”在林地。當時,除了一大片樹林和他們作伴,周圍十幾里內一個人影都沒有。到了晚上,風穿過樹林發出嗚嗚的響聲,仿佛狼群的呼嚎,令人毛骨悚然。荒郊野地,沒有水電,么學紅就買來汽燈照明,每天早晨起來,整個臉被熏的黑黑的。最難熬的是下雨天,雨天對林地來說,是絕好的滋補品,但對住帳篷點汽燈的么學紅,實在是種考驗。有時候累了一天剛剛入睡,睡夢中覺得渾身冰涼,醒來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已經被雨浸透了,地面上也流出一道道泥溝。眼看著雨越來越大,么學紅和丈夫把洗臉的盆、喝水的杯子和所有能盛水的容器都派上用場,整整抗了一夜的“洪”。快天亮時,雨稍小了些,可此時么學紅再也抑制不住心里的酸楚和委屈,她一下子坐在床上,創業的艱辛和對家人的思念一齊涌上心頭,接著淚水伴著雨水和汗水滂沱而下。哭歸哭,但打退堂鼓可不是么學紅的脾氣。第二天,么學紅照樣早起,和請來的技術人員們一起打井找水源,蓋房子。餓了,壘幾塊石頭支一個鍋,大家一起煮面條吃。三個月下來,水井打出了水,林地邊也蓋起了一間不算大,卻能遮風避雨的磚房。么學紅卻累瘦了,白皙的皮膚被曬得黝黑,連親朋好友都不敢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