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打工返鄉的農民工憑著養蛙“三步跳”,奇跡般地成為全省屈指可數的養蛙大戶、“創業明星”。他就是宜黃縣冠順特種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鄧貴順。
從“泥工師傅”到“改行養蛙”
1984年,19歲的鄧貴順高考落榜回到家鄉——宜黃中港鄉鄒坊村。像村里許多年輕人一樣,他拜師學習泥工技術,熬滿三年學徒期,他帶著一把泥刀,外出闖蕩打工。福建的莆田、浙江的金華等地方,他都灑下了辛勞的汗水。然而,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工20多年,卻始終難以實現他致富的愿望。
2005年鄧貴順在浙江溫州打工時,連續半個多月都沒有找到活干,坐著等活干的時候,他思考起來,這樣憑氣力掙錢還經常沒事做,不如像溫州的許多農民一樣,自己創業當老板。一天,他突然看到電視熒屏里播出一條“湖南省張家界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養棘胸蛙致富”的廣告。他眼睛一亮,被那投資小、見效快的廣告所觸動,于是帶著盤纏千里迢迢到張家界去拜師求藝,學習養蛙的技術。
從“試著養殖”到“公司經理”
2005年7月,鄧貴順經過三個多月的學習和實踐,終于掌握到了科學繁養棘胸蛙的技術。回家后,創業心切的鄧貴順便在依山傍水又靠近公路的地方,選好一塊地盤,作為創業養蛙基地。他投資興建了一棟平房,按照科學養蛙的要求,在屋內修建了繁殖室、蝌蚪養殖池等,并根據棘胸蛙的生活習慣,科學保持著蛙池內的水溫,自配飼料,日夜養護著150對種蛙。這些種蛙產卵后,他精心孵化繁殖成蝌蚪,再培育成商品蛙。天道酬勤,經過兩年多的精心養殖,到2007年秋他成功繁育出售商品蛙250公斤,獲利潤4萬余元。池內的種蛙留存數有1500多對,蝌蚪有2萬多尾。
挖到“第一桶金”后,鄧貴順看到了養棘胸蛙致富的曙光。為做大養蛙業,2007年底,他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邀請本鄉龍崗村村干部李冠平投資入股養蛙,并成立了“宜黃縣冠順特種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有了20多萬元資金投入后,鄧貴順將蛙場周邊的4畝多田地長期租賃下來,砌起了圍墻,修建了大門和辦公場所,對原有的養殖場地進行了擴建和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