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養雞場已經上了規模,算個中型養雞場,現在存欄蛋雞5000多只,繁育小雞有2000多只,這都是鄉親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如今,在俺倆的帶動下,周邊村少說也有幾十家想跟著俺學養雞的……”唐靜云告訴記者。
為了更好地學習和把握養殖技術與市場信息,竇軍旗、唐靜云夫妻加大科技投資,花費近萬元購置了電腦并實現了寬帶上網,通過網上瀏覽信息,及時了解市場行情,系統掌握了雞病防治、飼料調配、雞舍管理知識以及網上發布銷售信息,成為當地首家實現信息化管理的新型養殖場。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養殖場效益不錯,不僅還清了所有的貸款,固定資產也達到了20多萬元。下一步準備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竇軍旗說。
2008年春,竇軍旗夫妻在致力于發展養殖經濟的同時,嘗試走種、養結合之路,引進種植“天演楊”優質樹種近3000株,在全鎮建起了第一“天演楊”經濟林試驗基地。楊樹凈化、美化環境,成為養殖場的天然綠色屏障,雞糞是楊樹的有機肥源,促進了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他們飼養的土雞和雞蛋被譽為“綠色食品”俏銷城鄉,廣受消費者青睞。回想起當年外出打工的經歷,品嘗著創業的成果,唐靜云感慨萬千。
昔日的“南飛雁”變成了今朝的“金鳳凰”。在他們的帶動下,全鎮養殖業蓬勃興起,全村有100多位農民工返鄉投資創業。憨厚老實的小兩口成了當地人們的學習榜樣和師傅。
(記者 曹國宏 通訊員 宋同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