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黨員帶活一個產業
———“蚊帳”大王劉騰龍的創業故事
符成生彭松林羅建華
奔波的身影、瘦削的臉龐、干練的作風,是劉騰龍多年來在鄉親們眼中的印象。近年來,他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發展蚊帳產業,并帶領周邊十幾個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贏得了廣泛贊譽。
1948年 2月,劉騰龍出生在高安市藍坊鎮新社村的一戶農民家庭。16歲那年,他被推薦到當地一家陶器廠當學徒,不到一年時間,勤奮好學的他就當上了車間主任。走上“領導”崗位后,他工作起來更加賣力,從車間主任到副廠長,再到廠長,職位越來越高,陶器廠的效益也越來越好。這期間,劉騰龍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4年,高安為了發展工業經濟,鼓勵各鄉鎮外出考察項目。劉騰龍和藍坊鄉領導去到浙江一家紡織企業,經過艱苦的談判協商,終于爭取到這家企業來藍坊投資辦廠。規劃征地、建設廠房、購置設備、培訓員工……僅92天時間,占地200畝的高安第一紡織廠正式投產,劉騰龍又從陶器廠到紡織廠擔任廠長。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紡織廠生產經營紅紅火火,成為高安的重點企業,產品先后榮獲江西省優秀新產品獎、宜春市科技進步獎。
出于業務需要,劉騰龍經常要到浙江出差,每次出差,都有很多親戚朋友要他幫忙買蚊帳。精明的劉騰龍意識到這個商機,決定自己做蚊帳。 1993年,劉騰龍在紡織廠卸任后,特意跑到浙江生產蚊帳的公司學習生產工藝,下料、用料、分料、縫紉、包裝……他把蚊帳生產的每一道工序都用心記了下來,然后回家再學著做,就這樣,經過一次次的試驗,他終于掌握了全套蚊帳制作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