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必讀:華商富豪們的成功哲學是什么?
陳錢康:成功的背后是認真
陳錢康1969年出生在瑞安市一個華僑世家,外祖父上世紀30年代末到海外,在法國開辦皮包工廠、羊毛衫工廠。繼1979年父親到了法國之后,10歲的陳錢康和母親及五個兄弟姐妹也陸續到了法國的南特市,后來全家又遷到了巴黎,家里開始創辦自己的皮包廠。陳錢康16歲那年,由于姐姐們陸續出嫁,家里沒了幫手,他便停了學,開始全心幫助父母創業,兩年之后,父母放心地把工廠交給了他。
陳錢康曾想過,只要掙夠100萬元,就回中國去。可是才18歲,他就擁有了第一個100萬。于是,意氣風發的他有了更高的追求。從這一年起,陳錢康開始做起了外貿。1991年,21歲的陳錢康毅然放下法國的生意,遠離了在法國的龐大親族團,孑然一身到美國闖天下,去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美國,陳錢康一邊進語言學校學英語,一邊在一家服裝廠打工。他在語言方面似乎有著超人的天賦,很快就過了語言關。一年之后,他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服裝工廠。1994年又成立了FRED'S INT'L H ANDBAGS INC公司,還在深圳、香港設立工廠生產皮革產品,自行進行工藝設計、生產規劃和進出口批發。由于產品款式新穎,品質優良,很受市場歡迎,于是,在法國、意大利等地也開設了分公司。
除了服裝業和皮革業,陳錢康還順應時代的發展,在紐約創建了一個叫做COPOST的網站,試著涉足電子商務領域。陳錢康把興辦這樣的高科技企業當做自己在事業上的新起點,他后來之所以要投資溫州數碼城,也正是出于這樣的目的。9年來,陳錢康一共辦了8個公司,幾近于一年創辦一個,他通過電腦聯網全盤指揮運作著這些公司。
年輕的陳錢康干什么事都十分認真有心,在他的身上,洋溢著新生代華僑的蓬勃朝氣。陳錢康常說:人要有心,世界上每個角落都可以賺錢;只要認真,生命的意義就能得到彰揚,——這正是他從自己非凡的海外創業經歷中得到的體驗。
曾憲梓:走高檔化之路
曾憲梓于1961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生物系,1963年到父親僑居的泰國做小生意,1968年到香港創業,開始設計制造領帶,創出了風行世界的領帶名牌“金利來”。“金利來”之所以成為領帶的世界名牌產品,曾憲梓之所以成為領帶大王,就在于他吸取了失敗的教訓,走領帶高檔化之路。
當曾憲梓來香港創業的時候,他已經是34歲的人了。為了生計,他甚至給人家當過男保姆。曾憲梓的哥哥開著一家小小的領帶店,這給曾憲梓打開了思路。比如香港有400萬人口,即使每人頭上一條領帶,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而曾憲梓經過調查發現,香港銷售的領帶大部分是進口貨,本地的領帶大多是規模很小的家庭作坊生產的,根本無法與進口貨競爭。他當機立斷,決定投資領帶產業。
當時,曾憲梓的手中只有6000元港幣,這是他惟一的所有,全家老小全憑這些錢來維持生活。曾憲梓因陋就簡,把居室留出一半作工房,買一臺縫紉機、剪刀尺子做工具,自己從買料、設計、裁剪到縫制、印燙一條龍。當第一批領帶制作完成之后,曾憲梓又自己背著他的領帶盒,四處推銷。然而,市場無情地嘲弄著這位初出茅廬的新手,曾憲梓幾乎跑遍了全香港的領帶銷售店,也沒有推銷出一條領帶。
失敗的痛苦在折磨著曾憲梓,但他的頭腦卻異常清醒:要打開局面,必須要走高檔化的道路。他花高價買來最適合做領帶的法國面料,然后吸取外國領帶的長處,引進自己的新穎設計,精心加工。他把自己新做的領帶樣品與外國名牌領帶混在一起,請一位領帶專家鑒賞;那位專家竟沒有絲毫懷疑地肯定這全都是外國貨。曾憲梓馬上借來一筆款子,精心加工了一批新的高級領帶。
首先樂意為曾憲梓代銷的商家是旺角瑞興百貨店,而且很快傳來喜訊,該店的四打領帶一銷而空,因為顧客都看中了這些領帶的高級面料、獨特設計和精湛做工,瑞興上門來要求繼續進貨,其他商店的訂貨單也紛至沓來,一人工廠已經不能應付了。曾憲梓招募了一批工人,擴大了生產規模,并為自己的領帶起了充滿活力的名字“金獅”,后來改為“金利來”,曾憲梓的領帶王國就這樣成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