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育才
李嘉誠能夠并善于突破固有的、傳統的育才模式,而緊跟時代的潮流,創立出新的、適合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培育模式,為公司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的人才資源基礎。
李嘉誠送長江實業的元勛周千和同其子周年茂赴英國專修法律,體現出其培育人才的超人眼光和魄力。周年茂還在學生時代,李嘉誠就把他作為長實未來的專業人士來培養。父子兩人同行出國進修,如此優厚的待遇開了長實公司培養人才方法之先河。周年茂學成后,被李嘉誠指定為長實公司發言人,兩年后憑業績,被選為長實董事,周千和升為董事副總經理,父子倆均成為長實公司的得力干將。 李嘉誠悉心培育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的過程,更是可圈可點。在李氏兄弟很小的時候,李嘉誠就常帶他們擠電車和大巴士,甚至觀察一個賣報小女孩邊賣報邊做功課的情景,讓他們感受平民子女求學的艱難。當兩兄弟念中學時,李嘉誠讓他們聆聽公司的會議。用李嘉誠的話說:“帶他們到公司開會,不是教他們做生意,而是叫他們知道,做生意不是簡單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開很多會議,要有許多人幫助,才能成事。”
李嘉誠的大兒子李澤鉅15歲、小兒子李澤楷13歲時,被送去美國讀書,上學期間需要的零花錢,要靠他們自己業余時間打工獲得。李澤鉅在麥當勞餐廳做夜間兼職,每晚打工到深夜的經歷,使他不僅懂得了掙錢的艱辛,而且磨練了身心;李澤楷在高爾夫球場當三年多球童的異常辛苦的經歷,使他悟出了不少靈活變通的道理,并為日后經商打下了堅毅不屈的性格基礎。不久,兩個兒子迅速在商界脫穎而出,并有“小超人”之美譽。李氏兄弟說:“父親從小對我們的培養教育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我們從父親那里學到的不僅僅是怎樣成為一個出色的商人,一個賺錢的商人,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怎樣做一個正直的商人。”?
仁義愛才
李嘉誠這樣說過:“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李嘉誠叱咤商場幾十年,經久不衰,與其對人才常懷仁愛之心不無關系。
在企業創辦不久,為了降低成本改善經營狀況,李嘉誠的企業被迫大量裁員。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裁員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李嘉誠卻認為,員工失去工作就意味著沒有了生活來源。從艱辛中走過來的李嘉誠對此體會尤深。李嘉誠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上的失誤導致了裁員。他在向被辭退員工及家屬表示歉意的同時承諾,只要經營出現轉機,愿意回來的員工,仍然能在公司找到他們的職位。李嘉誠有諾必踐,相繼返回的員工都能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姿態從事本職工作。
李嘉誠說:“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
在亞州金融風暴波及香港的時候,長江實業公司員工的公積金因外放投資受到不少損失。按理,遭遇這樣的天災大家只好自認倒霉。可李嘉誠卻動用個人資金將員工的損失如數補上。寧可自己受損,絕不讓員工吃半點虧的真情義舉,這樣的企業老板理當深得人心、深受員工的擁戴。常言道,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應之。李嘉誠用個人的損失,換取了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員工的尊敬、忠誠和感恩。
雅量容才
李嘉誠認為,企業家用人,首先要有“海納百川”的容才之量。“宰相肚里能撐船”,說的就是企業家要有廣闊的胸懷。企業家有容納人才的心胸,才能吸引人才,任用人才,否則,人才就會離他而去。古言說得好,此處不容人,自有容人處。企業家應善于任用各方面的“能人”,不能搞“武大郎開店”。企業家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手下的人才超過自己的越多,越說明你會培養人、使用人,越能夠吸引人才;有眾多人才凝聚在你身邊,你的事業才會不斷發展,成就才會不斷擴大。
李嘉誠說:“長江取名基于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你要有這樣曠達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納細流——沒有小的細流,又怎能成為長江?只有具有這樣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會那么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樣樣出眾,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其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美國《財富》雜志評論說:“李嘉誠極為重視與借助專業經理人才幫助他完成宏圖大業。”
20世紀70年代初,李嘉誠聘請美國人ErwinLeissner任總經理,之后,又聘請美國人PanlLyons為副總經理。這二人是掌握最現代塑膠生產技術的專家。長實公司董事局副主席麥理思是個英國人,更是一名優秀的經濟管理專家,長實與香港本地洋行和境外財團打交道,多由麥理思出面。李嘉誠入主和黃洋行后,提升英國人李察信為行政總裁。李察信離職后,李嘉誠又聘用了另一位英國人馬世民任董事行政總裁。在和黃、港燈兩大老牌英資集團的旗下,李嘉誠留任的各分公司的董事長、行政總裁多達數十人。李嘉誠說:“我并沒有想過用雇傭外國人來表現華人的經濟實力和華人社會地位的提高,我只是想,集團的利益和工作確確實實需要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