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東京奧運會計時裝置使用權,只是服部時計店走向世界的重大策劃方案中的第一步。 在東京奧運會的各個比賽項目中,都采用精工表計時。裁判員戴的也是精工表。當阿貝貝以2小時12分11秒2創造奧運會馬拉松賽的最好成績時,全場歡聲雷動。那塊在賽程中時刻追蹤阿貝貝的數字跑表還是世界上最早的干電池驅動便攜式石英表,平均日差僅0.2秒。如此高精確度的精工表在東京奧運會上亮相,令同行們刮目相看。
而這背后是服部時計店組成專門人員精心策劃營銷的。
他們首先確定以“精工競技計時表將用于東京奧運會”為主題,利用各種媒體在世界范圍內打造聲勢,造成“東京奧運會必須使用精工計時裝置”的輿論。其次,他們把比賽與精工表巧妙聯系到一起,使精工表很自然地進入奧運會千百萬觀眾的視野,使得各國媒體在轉播節目時還為精工表進行了免費宣傳。
在奧運會上獲得巨大成功后,奧運后期計劃也很果斷地展開。
服部時計店意識到比賽專用的石英表價格高、體積大,很難商品化、大眾化,他們立即調整發展思路,將科技力量全部投入到石英表的商品化研究中。1969年10月25日,服部時計店研制的石英表35SQ,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實用化的石英振子電子表。上世紀70年代,精工表遍布歐美市場。1981年,銷量躍居世界第一,1983年,服部時計店更名為“服部精工”,并進入強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