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創業的四個95%
cye.com.cn
時間:2008-6-4 11:55:39 來源:創業邦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那么,在真正由心動落實到行動的創業者中,有著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失敗率,失敗率如此之高,構成原因是很多的,簡單點說就是尚不具備一個老板的思維方式和能力,筆者在這里簡述如下: 1、創業者缺乏對商業本質,商業運行原理,資源匹配原則,利益的驅動作用和多元化特性等這些本質和核心原理的理解。
過于表面化的看待商業。導致出現違背商業原則的根本性錯誤。 2、環節與系統的差別 大多數創業者在進行個人創業前都是在職者,并且往往是對某一方面或者說是某一環節較為熟悉和擅長,例如個人創業者群體中,營銷人員占了大多數,因為營銷人員往往會覺得自己對客戶管理,銷售,產品,行業都比較熟悉,自己跳出來干應該沒啥問題,其實,在企業里,除了老板外,任何一個職員所發揮的最大作用,也就是一個環節的作用,若干個環節才能形成一個整體的商業系統,例如,營銷在企業里也只是一個環節而已,企業的整體運作還包括內外部管理。 人力資源,市場策劃,資本運作,政府關系,財務監控,法務,審計稽查,流程管理,生產。研發等等環節,懂得一兩個環節絕不代表玩得轉一個整體的系統。 3、長線與短線的差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商業項目往往需要以年為單位的全盤規劃,規劃中涉及到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延伸點,每一處所涉及到的資源,各事務的前后銜接關系,具體的項目時間進度等等,都得要有清晰的描述和防備變化退守的對應措施。并且還有許多需要預先籌備的項目事務。整體成構成一個長線的,完整的商業規劃。而許多個人創業者壓根沒想的那么周全,往往只是一個簡單的目標概要,至于其中所涉及到具體步驟也只是一些很模糊的框架,許多事情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充其量只能算一個短線計劃。 4、理性的評判自己 人無完人,每個人在才能方面都是有長有短,如果創業者能清醒的看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并且通過合作者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那么創業成功率就會高出很多,但是,大多數創業者對自己的認識遠未到一個理性和全面的程度,覺得自己差不多都是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其實,那里有這種人。 5、商業眼光還是個人眼光 與正規企業決策層所不同的是,個人創業者決定是否來承接某個商業項目很少有進行理性的市場系統研究與專項分析,而更多是依據個人的市場操作經驗和閱歷來作為分析基礎,再融合一些個人對新產品的直觀感覺,就這樣做出了判斷。 而實際上,個人創業者承接項目的平均成活率一直維持在10%以下的水平,而企業上馬新產品的平均成功率基本可以保持在40%以上,區別在那里,不是規模和資本的區別,而是研究判斷方式的區別,理性的系統的分析判斷方式自然要比感性的個人的分析判斷方式要科學的多,也有用的多,畢竟極少有人能夠引導或是制造潮流,個人創業者大多作為商業中間流通體,絕大多數只有跟隨潮流的份,但很多創業者過于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認為自己的經歷已經能夠來洞察市場并準確的預測,結果常常是自己種的苦果自己咽。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