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板原先是市場人才,也有很多老板原來是技術型的,這都無關緊要,關鍵是你要掌握當老板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而非讓你去做好一件事情,如打一個單子,寫一段程序,也許這是你以前最精通的,但創業后,特別是有了一定規模后,管理應該是你最精通的。你選擇當了老板,從此你就與專家的名義絕緣了。這時你要學會把握事情的本質與企業的命脈。也許有很多創業者說,我看過很多成功者的故事或是書,有很“豐富”的經驗了,但我告訴你,錯了,因為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你沒有去實踐,沒有通過過程的掌握與運用將那些理論的東東變成你個人,你讀得再多也沒有用,另外,很多成功者,他們的成功都是很個性的!他們的成功是因為他特定的環境、創業者特定的性格及特定的歷程而決定的,在商場風云變幻的今天,很多成功的案例是不具備可模枋性的,所以我建議大家,看成功方面的書與聽成功者的故事,一定要學到他們創業的心理意志與心理歷程,而不是他們創業的具體流程,因為那是不可直接copy的。所以經驗的獲取只有一個途徑,就是實踐。
書本存在的唯一意義是啟發。
4、以動態的角度去看創業
哲學有二對范疇是絕對與相對、運動與靜止,說的是沒有絕對的真理,只要相對的真理。用在創業上也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它告訴我們,要使用動態的角度去思考創業,如你在事先思考你的企業的定位時,你可先依托你以往的經驗與領域而訂,當你來到手一份還發著油香的戰略書時,你千萬別認為這個東東就是你企業20年不變的信條了,社會在發展、信息更豐富、資訊的傳播與碰撞越來越快,這個時候,我們要學習小船的競爭力----好調頭,在理性的狀態下,我們要學會變,從創業的量變到質變,所以面對創業者靜止去看待企業的狀態,我的觀點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創業者,一定要學會勤于思考,總結與計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5、準備用多大的力去決策了沒有?
決策,就是做決定,沒什么大不了,在你理性的制度了你的規劃、時間表之后,就請不要考慮得太多,直接決策即可。有很多創業的朋友,我贊成他們在做出創業決策之前的慎重的態度,是的,創業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從此無法再等每月那天的工資了,從此得依靠自己賺錢了來養活自己及那群跟著自己干的人了,也許從此每月的賬單都怕見著了......但我不贊成,在理性的思考后,認定自己是適合于創業的朋友,這個時候,所要的就是魄力了,“風蕭蕭易水寒”,創業是激發自己的潛能,向自己的挑戰,真正的創業者就怕沒有困難,有了困難更能磨練自己,更能干成大事,所以創業,定了就干!
6、給自己留了后路沒有?
你怕了?不,我沒怕。創業者在創業之初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但也得理性得考慮到后路與退出機制。因為,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這是一條真理。所以在開創自己的事業之前,我們要盡量多想可能出現的壞情況與壞的一方面。在想好自己的退出機制以來,集中所有的精力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
7、依靠大家的力量
團隊的力量最大,因為人無完人,都存在缺陷,但通過團隊與集體的合作,就會達到很好的互補的效果,從而最大程度的減少個人的缺點并弘揚團隊內每個人的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