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環境的成熟和競爭的加劇,老老實實做傳統零售的空間已十分有限,幾年前流行的那種"跟風創業"更是已經鮮有市場。店鋪只有在追求個性張揚的努力中,才能吸引住顧客挑剔的眼光;只有擁有鮮明的個性化,才能使你的店鋪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在減少競爭的同時開拓發展空間。
個性店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流行于日本,意為風格獨特、更具專業化、創意鮮明的店鋪。目前在現有國內市場上,個性化概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商品個性化,主要是抓住時下消費者求變求新、標榜另類和時尚的特性,提供獨一無二的個性化商品,如本刊曾經報道的禮服定制、手繪皮具等;另一種是店鋪個性化,如強調咖啡文化的星巴克、提供精致生活用品的無印良品等,這些獨具個性的店鋪,從文化理念入手以博得消費者的認同感。
從這兩種概念劃分出發,2006年值得借鑒的個性創業模式大致有如下兩種。
首先,DIY類店鋪是近年來走勢較為可喜的一種特有形式,從陶吧、銀飾吧到紙藝吧、花藝吧等等等等,DIY開始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一般店鋪不同的是,這些小型手工作坊提倡"DoItYourself"甚至"Enjoyityourself"的新消費理念,其賣點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制作產品的過程,這正是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從而也為經營留下了很多可以創意開發的余地。
其次,便是以個性化商品為主打的店鋪,如做專做精的海報館、派對用品專賣等等,基本以提供具有獨特創意的商品,滿足一部分追求個人風格、品味消費者的需求。個性化商品雖需與眾不同,但并不等于標新立異,其定義部分趨同于"小眾市場"商品,如何把握兼顧獨特性與實用性的尺度,則顯得尤為重要。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2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