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光有雄心和豪情遠遠不夠,一定要有切實可行的戰術和手段來實現它。近10年來,PC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并不是技術派先驅的蘋果基本都踩對了點,從PC到消費電子,到互聯網,再到移動互聯網。喬布斯靠的不是一種技術導向,說我要稱霸移動互聯網什么的,而是基于深度理解“人性”后的殊途同歸,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基于“人”的競爭力。
喬布斯的人本競爭力有兩個關鍵詞:
1、 喬布斯的哲學是“做正確的事”。
這個正確,不是技術,不是設計,不是美學,而是“人性”。事實上,在當時,喬布斯眼中的“正確的事”,都很反傳統、非主流。
舉個例子,1998年,喬布斯推出iMac的時候,機器沒有軟驅,現在看來沒有什么,當時當時引起了媒體和顧客的強烈抗議。一些權威人士也分析說,缺少軟驅是一個致命的錯誤,這一錯誤注定iMac會失敗。
喬布斯發表了一個言辭激烈的批駁,他說,“看吧!你應該要做正確的事。就拿軟驅來說,人們就是腦袋不清楚。誰要把4GB的硬盤資料備份到1MB的磁盤上?”
喬布斯相信,軟驅將逐漸被淘汰。拋棄軟驅、使用USB接口的決策為iMac注入的超前一步的亮點。
喬布斯靠著這種對消費者心理的“深潛”,不斷制造顛覆,比如iPhone。iPhone的多點電感觸屏,它采用的并非筆觸屏(電阻式觸摸屏),而是更為先進的指觸屏( 電容式觸摸屏)。用手指點就可以,而那種筆尖才能點的屏,就會很容易誤點或漏點。
iPhone有紅外感應功能,打電話時自動關閉屏幕。當你將iPhone貼著臉部打電話時,iPhone會自動關閉屏幕省電。
這并不是多高明的技術,為什么不少標榜以人為本的公司沒有發現?
2、打造A級人才的“海盜團隊”。
1名出色員工=50名平庸員工。網絡一流人才,或者說組建由一流的設計師、程序員和管理人員組成的“A級小組”,一直是喬布斯最核心的工作。喬布斯一生大約參與過5000多人的招聘,估計能入他法眼的人并不多。
喬布斯發現人才的一個法則就是拷問這個人才的基本面,激情、創新以及應對壓力的能力。比如他會問一個必問題“你為什么來這里?”不少人被問倒。
這是因為:喬布斯要求,面對一個問題,關鍵是要找到一流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找到短時間奏效的解決方案。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就對蘋果的這段經歷印象深刻,當時,李開復加入蘋果時才28歲,當時是在語音識別項目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有一些人比李開復還小。但他們是全美軟件業的精英,他們熱愛并傳承著蘋果的海盜文化。
在蘋果,“感情用事”可是個重要詞語,蘋果的設計師在稱呼自己產品為“這個伙計”。
正是這種海盜精神,這種獨特氣場,才是蘋果能夠做到“深潛”的核心。
喬布斯1994年在麥金塔誕生10年時有一段真情告白,可以作為他理解“人性”的終極法則:“唯有深入問題的核心,才能明白其復雜性,也才能找出其根本的解決方案。大部分的人做到這一步,通常就會停下來。可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卻會繼續探索,最后終能找出隱身于問題背后的癥結之所在,進而提供一套漂亮而優雅的解決之道。這就是我們在設計麥金塔時的野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